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元旦的由来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03 14:48
      每年1月1日,是公历新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而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的正月初一。而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据《史记》记载,夏朝的夏历以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元月为正月,把元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元旦,《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巅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即“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的情景。

  辛亥革命成功后,公元1912年1月初,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决定使用公历,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把农历的1月1日定为“春节”,自那时起,我国开始使用阳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1月1日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

  所以,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1月1日,春节是原来农历的元旦即农历的正月初一。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相对应地,春节被称为“旧历年”、“阴历年”。(中国经济时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