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认亲习礼拜年时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2-23 07:43
    对过年的记忆,大都与小时候的拜年有关。

  按照老家的习俗,正月初二开始,小孩们就要挑担提篮走亲戚拜年了。正月出门,父母总要反复叮咛:一要嘴甜,见到谁都要笑脸相迎说吉利话;二要“嘴紧”,不能见到好吃的就不停嘴。“餐桌上的‘头牲’,哪怕人家夹到你碗里,也不能真吃。否则,人家背后要说我们不懂规矩没教养。”

  “头牲”,宁都人过年的头道大餐

  老家在有“客家摇篮”之称的江西省宁都县。父母所说的“头牲”,其实就是白斩鸡,至今还是宁都人过年的头道大餐。

  宁都人过年的“头牲”,必须是大公鸡,在除夕上午宰杀。这天宰杀公鸡,称为“用”。

  “用头牲”,是一种原始的宰牲祭祖仪式。在祖先的神位前,“用”前要焚香点烛放鞭炮。“用”时,父亲嘴里念念有词,说一些感恩期待保佑之类的话。“用”后,带血渍的刀横放在盛鸡血的碗上,置于神龛祭祀。

  “用”好的“头牲”处理干净后,投入大铁锅内与一大块肥肉在清水里,烧木柴炖煮三四个小时。煮好的“头牲”也必须是完整的,有头有尾。捞出来后,白生生的鸡身上贴上红纸,置两双筷子,热气腾腾地摆放到神龛上让祖先“享用”。

  吃团圆饭时,“头牲”取回后斩切成大块,洒上现磨的姜末。鸡腿被视为最好的、最重要的部分,一般由长辈夹给最年幼者,同时送上夸奖和祝愿。

  小时候家贫,我们全家七八口人,过年只“用”一只“头牲”。这道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媲美的家乡美味,那时候只能象征性地分享,因为在接下来的七八天时间内,这只“头牲”还有更重要的使命——作为待客的最高规格,招待来家里拜年的尊贵客人。

  登门拜年,有吃有喝礼数多

  老家过去拜年的规矩是,正月初一不出门,拜年从正月初二开始。

  跟现在的城里人打电话、发短信拜年不同,那时候拜年,必须登门,且有吃有喝,甚至要住上几天。拜年走亲戚的主角,往往是十来岁的孩子及在家务中“退居二线”的老人。《红楼梦》中刘姥姥带狗儿进大观园的那一幕,就是记忆中宁都农村“拜年客”的“标配”。

  一般人拜年,就是篮子里放几包值一两毛钱的饼干、酥饼之类,贴上红纸,送到亲戚家。登门拜年的规矩礼数也多。拜年必须在上午。重要客人拜年,到村口就开始放鞭炮,主人家闻讯出门,以鞭炮迎接。迎进厅堂后,要向神龛敬香。男主人则递烟、敬茶,女主人立即下厨,温酒、炒酒菜。备好酒菜后,无论拜年者喝不喝酒,一般都要象征性地接受主人的敬酒。

  这是午餐前的迎宾酒。作为过年头道大餐的“头牲”,大都是在这个环节上桌。主人会在热情的劝酒过程中把鸡块夹到客人的碗里。但据我观察,那时候没有人真的去享用这道美味。客人会以“刚吃过早饭,吃不下了,留下招待别的客人”等理由强行夹回去,然后,象征性地夹一个肉丸或一块扁萝卜,表示自己已经受用了主人的尊敬和热情。

  拜年,一年中最重要的社交活动

  拜年是一年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也是孩子们认亲习礼的重要舞台。通过拜年,小孩能认识爷爷奶奶辈甚至更久远的亲戚,和他们的家族之间建立起至少一年一度的密切联系。因此,哪怕隔了四五代人,彼此都能视为亲戚。

  拜年都靠步行。春节雨水多,往往没走几步,鞋子裤腿就能粘满数斤重的泥,一个上午到七八位亲戚家拜年,几无可能性。但大家都有变通的办法,就是“上午”的时间可以延长——只要大家还没吃过午饭,哪怕是下午两三点钟也不算破例。

  接待吃一顿午饭就要走的“拜年客”,变通的办法是“众请”。比如,你上午去了十户人家拜年,告知在某亲戚家里午饭后就离开,那么,午饭时分,其他九户人家都把酒菜拎到你吃午饭的这户人家里。十户人家的酒菜,都摆桌上,你只要象征性地夹一筷子各户人家的菜,就算是到他家吃过拜年饭了。这样的“众请”,午饭往往要持续到傍晚。

  习俗往往能超越时代,成为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基因。记忆中已经过去三四十年的拜年习俗,其实至今还在宁都乡野顽强地保留着,生长着。(人民日报 邓建胜)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