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为官“八慎”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7-31 07:53
如何对待和运用手中的权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慎之又慎,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对待自己的一举一动。特别要做到“慎独”,在众人看不到、监察机关监督不到的时候管住自己、管好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警惕,防微杜渐,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具体而言,为官须有“八慎”。
    一慎始——谨防“第一次”。人生贵善始。一位领导干部曾说过:“加强官德修养,保持自身廉洁,关键在于第一次。把好了第一次的关口,就是掌握了主动,就能在各种腐蚀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此言不失为经验之谈。一些腐败分子之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住“第一次”,在“下不为例”的自我安慰中一步步走向了深渊。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时时刻刻把握住自己,认认真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警惕了“第一次”,就能累积成“每一次”,坚固的“思想长城”就不会被突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就难以找到可乘之机。
    二慎微——谨防小恶积大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干工作,收一点拿一点、捞一点占一点、吃一点喝一点、玩一点乐一点,是人之常情,充其量只是小节问题,无伤大雅。由于这种小节无害的心理错觉,他们渐渐放松自我约束,滋长了放任心理。于是,今天贪一点,明天捞一点,后天占一点,越陷越深,最后难以自拔。广东省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平时不检点,把自家买水果、面包、鸡蛋、油、米等用的几十元、几百元开成发票,以公用名义报销,致使私欲膨胀,发展到将几万元、几十万元公款贪为己有。由此可见,一个干部的腐败,往往是从一些小事情开始的。小事不在乎,时间长了,大节就要出问题,甚至走向犯罪。
    三慎言——谨防口无遮拦。现在,有一些党员干部口无遮拦,讲话不注意影响。有的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对中央和上级党委的决策及工作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滥发议论;有的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把社会上某些妄加猜测的东西和互联网上所谓的“内部消息“及“顺口溜”当作谈资说料,添油加醋地传播;有的甚至津津乐道于一些消极颓废、格调低下的所谓“段子”……。这种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败坏了党的形象。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牢记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不要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谨言慎行,做到与中央不一致的话坚决不说,不利于党的形象的事坚决不做。
    四慎好——谨防嗜好误前程。一个人有点爱好是正常的,领导干部也不例外。但是,领导干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习惯,绝不能视为“小事一桩”,更不能恣情放纵。应当把个人的兴趣爱好同人品官德的修养联系起来,对有利于官德修养的则育之,不利于官德修养的则弃之。否则,就有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成为不法之徒腐蚀领导干部的“缺口”。从福建厦门远华走私案中可以看出,一些国家公职人员的堕落,就是被赖昌星之流从他们的“爱好”打开缺口的。所以,赖昌星总结出一句“至理名言”:“不怕什么法律条文、规章制度,就怕领导干部没有兴趣爱好。”
    五慎欲——谨防跌入欲海深渊。人有七情六欲,领导干部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但在个人欲望上一定要严加克制。有的干部之所以经不住权、钱、色的诱惑而坠马,究其根源无不是为欲所团、为欲所害。对待欲望的正确办法是以理导欲,以理制欲。以理制欲,就是欲求适度,欲不逾规,欲不损德。以理导欲,就是以正确的理论和原则为依据,划清什么是正欲,什么是邪欲,择其善者而从之。共产党员不是清教徒,也有个人利益,但追求个人欲望的实现,不能违背党纪国法和党性原则,应把正当的欲求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节而不过,遂而不纵。
    六慎顺——谨防坦途翻车。人们常常见到这种情形:有人行船,渡过了无数激流险滩、隐石暗礁,却在平静如镜的开阔水面沉舟翻船;有人行车,顺利通过了崎岖山间小道,却在平坦宽阔的高速公路上车毁人亡。究其原因,是他们在困境、险境、恶境之中谨慎小心,格外警惕,而在顺境、佳境之中怠心懈志,忘乎所以。因此,愈是个人成长、进步顺利的时候,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见喜忘忧,自松其绑,而应履平防险,浅水深防。既要“无病早防”,“人病我防”,更要“小病大防”。既要有“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敏感性,更要有改错于初萌的坚强决心和毅力。
    七慎友——谨防被“朋友”拉下水。作为一个领导干部,在结交朋友方面要慎之又慎。有些“朋友”就是瞄着你手中的权力而来的,他们千方百计和你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非法利益。为达此目的,他们千方百计寻找借口,运用各种手段,甚至设置陷阱,迫使你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一定要谨慎交友,交结益友。只要你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那么,任何“朋友”的任何伎俩都奈何不了你。
    八慎终——谨防晚节不保。人生之路,行百里,半九十,一步不慎,往往会前功尽弃。要做到善始善终,必须克服种种不良心理。其一是吃亏、补偿心理。我们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同“大款”、“大腕”攀比,攀出了“羞涩”感,比出了“吃亏” 感,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到头来却“一无所有”,继而生出补偿心理。他们企图通过大捞特捞补上“损失”,勤“捞”致富,结果吃亏更大,损失更重。其二是及时行乐心理。在纷纷缭缭的“酒绿灯红”面前,一些人心花、头晕、目眩,对奢糜的生活由感叹、向往到迷恋,用公款上赌场、养“小蜜”,“潇洒”掉了自己的晚节。其三是侥幸、冒险心理。他们或自以为手段高明,无人知晓;或自恃“德高望重”,无人猜疑;或抱着“冒险一次,享受终生”的念头,不惜拿自己的政治生命和身家性命为赌注,到头来,伸手必被捉,贪婪之心吞噬了自己的灵魂,赔进了自己的晚节。其四是懈怠心理。人生的历程,有如流水中行船,山丘中跋涉,丝毫松懈不得。而有些领导干部到晚年往往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要么抱从众心态,认为“随大流”既保险又有利,既能吃上肉又不沾腥,而实际上,同流必然合污,合污者终究逃不脱法律的处罚;要么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临近退职、退休之时,不是留恋工作,而是迷恋权力,利用即将离手的权力,拼命地为自己贪钱敛财,以图富度晚年,享受余生,结果却栽在最后一站再也起不来了。
(来源:《党建研究内参》2005年12月13日)
守住小节尤可贵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鲁国宰相公仪休嗜好吃鱼,于是有个诌媚之徒便专拣肥美鲜鱼奉献,谁知公仪休却不收,那人怪而问曰:“君嗜鱼,何不收也?”公仪休回答:现在我为宰相,俸薪足够我吃鱼,如果因受贿而被免职,今后哪有钱再买鱼吃呢?乍看起来,公仪休拒贿似乎只是怕丢官,但他“贪小而失大”的辩证道理和“见微而知奢”的自贵自责精神,却值得借鉴。公仪休能廉洁自守,从我做起,不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那一套,自警自节,难能可贵。
    事实上“小节”也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生活中,许多人却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能够把握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却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
    当前,随着大案要案的查处,人们拍手称快。然而,要标本兼治,还必须防微杜渐、超前防范。从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的教训来看,其思想蜕变往往是由一点一滴逐渐演变的,有的人一开始还比较守规矩,而一旦放松了警觉,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就逐步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操守。原来看不惯的事,渐渐看得惯了,原来不敢做的事,渐渐敢做了;最后由渐变发展到突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最终走上了犯罪道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活上不拘小节,思想上就会放松警惕,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放纵自己,就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终将一失足成千古恨。因此,党员干部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洁身自好,时刻严于律己,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近日,读到一首《廉政歌》写得很好,现摘录下来同大家共勉。人民的干部要记住:一个头衔一肩任务,为民办事,为民作主,少犯错误,一份薪水长知足。不图富贵,艰苦朴素,勤政廉政,政绩显著,一段任期风尘仆仆,勇挑重担风雨无阻,甘为基石,铺就坦途。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