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唤醒远去的民族记忆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09 17:16

    “我自小就受到民谣的熏陶,在学习和工作中对民谣就特别敏感,就曾想过要系统地搜集、整理民谣,但是一直没有机会,退休后这才有了时间,十年了终于完成了这个梦想。”《富平民谣》作者,年近八旬的白福祥老人说道。 


  “白福祥先生是一位善于在人民群众中‘寻根’、善于在民间文化中‘淘宝’的有心人。先生,一生从事教育,献身教育,启智求真,桃李满门。退休后更是笔耕不辍,并集结出版了《频阳情吟》,辑录的《富平民谣》,通过回忆、搜集、整理流传于富平等地的民间民谣,使许多湮没已久的民谣得以重见天日,得以传承,对抢救民谣这一民间文学的奇葩,大有裨益。”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在序中写道。 

  《富平民谣》首次系统地搜集、整理了各个时间段的富平民谣。全书共有二十章,1000余篇,有讴歌时代的,有针砭时弊的,有展现民俗风情的,有赞美婚姻爱情的,有关于农时气象的,有描绘世像百态的,有涉及干部作风的,有倡导反对腐败的,尤其是红色歌谣,更是书中一大亮点。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不经磨,难成佛”“女人心,海底针”“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等民谣言简意赅,思想深刻,朗朗上口,非常具有生命力,仍然活跃在群众生活中。除了收集大量较长篇幅的传统民谣,《富平民谣》中还收集了不少流传于群众口头的三言两语式的短民谣,是寻常百姓的心灵之歌,是原生态的最真诚的声音。 
  “民谣是‘方言的诗’,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具有连句、顺口、有趣、好记的特点,因而容易流传、推广。”白福祥老人总结民谣的特点时说道,“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我在辑录过程中,恪守的原则是忠实记录,保存原貌,不随意进行改动,力争做到原貌、原汤、原汁原味,确保‘原生态。’” 
  “《富平民谣》是对民间文化的寻根,对民间智慧的传承,对民间声音的传递,对民间语言的弘扬,对民众精神的歌吟。‘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等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积极传承,并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提炼、创作,推出更多朗朗上口的当代民谣。”省纪委宣传部部长崔利民在序中总结道。(渭南日报记者 刘娜)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