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养廉心,焉用银?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3-04 01:26
清朝雍正年间,有一种独特的制度,官吏除俸禄之外,以品级高低,每年还可得高出俸禄百倍以上的银两,称之“养廉银”。胤禛皇帝之所以要搞这种“创举”,实乃所迫。康熙末年,官吏贪污腐化,举目可见。民间流传着“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顺口溜,可见当时官吏贪赃枉法到了何等程度。实指望养廉银可阻止官吏贪污腐化,没想到事与愿违,反倒使官吏的贪心越来越大,更加不择手段地去向人民榨取,加速了封建王朝的崩溃。
廉岂能靠银养?廉者,品行方正,不为银两所动,更不会不择手段地去索取。为银者,时时为之,贪心也会随着索取银两数量的增加而加大。胤禛皇帝真是煞费苦心,以银养廉,无外乎是想维持他那个腐朽的君主制朝廷,当然,他是无论如何也认识不到,他那个制度本身就无廉可言。一切不代表人民利益的统治阶级,历史给予的,最终只有灭亡。
为官者理当养廉。廉是根本。得一清正廉明的好评,需时时检点自己的每一言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一颗廉心,非三两日之事。尤其在巨龙腾飞之时,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不加强学习,不研究问题,得过且过,何廉可言?放弃养廉的唯一办法——学习,思想就会出偏差,认识就会模糊不清,从而做出有辱国格人格,有违民心民意的事体。
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是党与人民间的使者和桥梁。党员干部应是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典范。他们的形象,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着党的形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国家利益为己任,以人民之疾为己疾,党员干部,理应为之。
廉,不可不养,但不可靠银。(江苏省盐城市葛武镇程实村一组102号  程建业)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