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文明芳菲溢东秦——渭南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1-27 15:49
    绿染东秦,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走进今天的渭南,我们看到一幅由蓝天、碧水、绿树、亭台、喷泉勾勒出的如诗画卷,嗅到慈善、助残、优抚、民生保障沁润这片热土的馨香,听到科技、教育、文化、卫生铿锵有力的稳健步伐……

  沐浴着文明的春风,在这座和谐宜居的新都市里,喜悦荡漾在每位市民的眉宇和心间。借助着文明创建的契机,“崛起”、“腾飞”久久响彻在沃腴的东秦大地上!

  众志成城

  创文梦想扬帆起航

  文明城市,作为社会文明、社会和谐的聚焦,是一块含金量很高的城市招牌,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办实事的利民工程。在先后荣获“省级卫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后,2011年,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

  3年来,我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如火如荼:整洁畅通的道路街巷、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日臻完善的保障制度……渭南在变,日新月异。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我市上下倾注全力参与其中,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创建办组织协调,全市42万人齐心协力。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对各级领导团队和作战队伍而言,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谋定而快动。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徐新荣任第一总指挥、市长奚正平任总指挥,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为副总指挥,市直30多个部门和三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创建活动。各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城市的标准要求,一步步明确目标、夯实责任、理顺体制、规范管理。目前我市已基本理顺了物业管理、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城区主次干道绿化带和街头绿地卫生管理等7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城市管理工作也逐步迈向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市县联创是我市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在抓好中心城市创建工作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市县联创工作的考核指导。以中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带动各县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实现省级卫生县城全覆盖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家级卫生县城全覆盖,督促指导条件成熟的县市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文明县城。目前,蒲城县、大荔县、合阳县、潼关县已通过全国爱卫办暗访,有望年底命名。其余县市均已启动国家卫生县城创建,部分县市也陆续启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文明离不开宣传。为了让市民更好地参与创建活动,我市主流媒体常年开设《一把手谈创建》、《不文明行为大家评》、《文明礼仪大家学》、《窗口行业看文明》等专题专栏加大动态报道、系列报道、典型报道力度,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推向高潮。在市民素质教育方面,我市注重榜样的力量,深入开展了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职工以及好学生、好警察、好公婆、好媳妇、好市民评选活动,使广大市民在参与中感悟、理解、践行文明,在参与中养成、增强、提升文明。

  为强力推进创建工作,我市进一步加大督查巡查力度。重点督查督办领导批示、媒体曝光、市民投诉以及各类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督办单,采取督办通报、跟踪督办、召开现场会、媒体通报等有效手段,推动创建任务落实。巡查工作坚持“5+2”、“白加黑”工作机制,重点巡查市区街巷、公共场所、各类市场及小区环境,着重解决早晚及节假日市容环境卫生反弹问题。同时,我市把创建工作列入市级考核重点,加大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和分值。严格月检查、季通报、半年总结、年度奖惩,对考核结果在市级媒体上实名通报。对因工作不力造成失误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市纪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肃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纪律强化责任追究的若干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聚力共创

  创文工作凸显实效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创建为民,市委、市政府在创建工作上未曾止步。

  这样一组数字让我们感怀: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和反腐倡廉的满意度达90%以上,全民法制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行业风气满意度达到85%以上,市民安全感达到85%以上……

  今天的渭南,一个凝聚着文化内涵的服务型政府已经悄然形成,正释放出文明的光辉。自201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组织推广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不断引导干部用理论武装头脑,树立信念。政务公开制度、网络服务制度、接待群众信访制度、机关内部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措施的建立,使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法行政成为现实。

  今天的渭南,文明之花绽放在法制领域的角角落落。从2011年开始,我市积极加强普法教育。组织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单位活动,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和市民为重点,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校园法制教育工程”,落实法律援助经费,成立了市、区法律援助中心,构筑了覆盖全市的法律援助服务网络。公民维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得以日趋完善,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和劳资协调机制,用于解决劳资纠纷。

    今天的渭南,文明与服务同行,人们切身感受着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带来的舒畅。3年来,我市致力于以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为重点的“诚信渭南”建设。成立了诚信联盟,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各级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点建设,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开展“红盾”执法行动和专项整治,严查无照经营行为。对假冒伪劣、制售伪劣食品、商标侵权和虚假广告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规范了市场秩序,优化了市场环境。

  今天的渭南,市博物馆、体育馆、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惠民工程主体建成,一元剧场、激情广场大舞台、秦腔自乐班、电影下乡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全市群众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明观演、文明出行、爱护公物、尊老爱幼、见义勇为、扶贫帮困等文明行为充溢了寻常巷陌。我市还涌现出了“中国好人”张清海、“全国最美村官”雷洋洲、“见义勇为优秀青年”王博文等一批先进典型。

  今天的渭南,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已日渐完善,扬正气、知荣辱、爱环境、尚美德的社会文化环境正温暖着家长和孩子的心。我市成立了由1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网吧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开展学校周边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查封了一批游戏厅和无证网吧,净化了校园周边环境。建立了贫困生助学帮扶机制,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学生给予经济等方面的扶持。还实施了“留守儿童牵手工程”,注重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

  今天的渭南,围绕创建变得越来越宜居。近年来,我市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为着力点,为市民提供更舒适便利的生活空间。沋河公园、朝阳公园、滨河景观公园建成并投入使用,渭清公园、城东生态园、渭河南堤绿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新增公共绿地6.3万平方米,街头广场绿地35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17平方米。城区污水经过治理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进一步健全城市功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都达到省上的标准要求。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完成了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连续4年获省政府表彰。同时成立了市慈善总会和面向流浪乞讨等人员的救助管理站,广泛开展慈善救济活动,切实解决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平安渭南”建设在我市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城区内加强了电子监控设施建设,维护了基层社会治安稳定。同时,推行的食品药品安全体制改革,变九龙治水为一龙治水,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一查到底。此外,建立起突发公共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形成了全社会重视安全生产的氛围。

    今天的渭南天蓝水绿,林城交融。3年来,市县联防联控,重点抓好燃煤锅炉、餐饮业油烟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抓好秸秆禁烧工作,积极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截至今年10月底,市区达到二级以上天数266天,达标率87.5%。在渭河治理工作上,继续保持“铁腕治渭”高压态势,制定科学治渭计划,将任务落实到45个项目上,实施渭河水质断面考核和水污染补偿制度。今年前10个月,渭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均达到省政府考核要求,实现了天蓝地绿水更清的生态环保指标。

  作为一种载体,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如今,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渭南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全新的气魄向魅力四射的现代化城市飞奔,实现它华美而精彩的转身。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建文明绿色的新都市这条路上,渭南人的脚步一定会更加从容。(渭南日报 记者梁 元  实习记者郭 艳)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