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间的灾区巨变录

这是从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楼顶远眺崭新的安居楼群(5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家园尽毁,痛失亲人……汶川大地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的地震灾害。
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灾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兄弟省区市倾情援建,展开了一场同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重整山河、重建家园的伟大再造工程。
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什么模样呢?详细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基础设施根本性改善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民生事业突破性进步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科学规划 蓝图变实景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产业发展再生性跨越
汶川地震灾区巨变录:城乡面貌历史性改变

映秀的工作人员向参观的媒体介绍新映秀。遭遇特大地震蹂躏后,映秀曾经满目疮痍,如今一幢幢兼具现代与藏羌风格的崭新安居房巍然挺立,两年来,在援建各方的努力下,一座新映秀已现雏形。 吴伟洪摄
对口援建“收官”
两年前的6月5日,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以“举全国之力”加快灾后恢复重建。5天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方案》,确定粤、苏、沪、浙、京、辽等19个省市立即组织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5月12日将是汶川灾区对口援建工作“基本完成”的最后期限,如何将19个省市兄弟般相助的巨大精神财富转化为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制度财富,亟待总结和思考。详细

广东援建汶川地震灾区目标基本实现
广东中山援建汶川县漩口镇88个项目交“钥匙”
“特殊党费”援建地震灾区 137万多户农房重建项目全面竣工
江苏援建绵竹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川西明珠重放光彩
5亿元投资六大项目 武汉援建汉源昨"交钥匙"
《瞭望》:对口支援的汶川思考
坚强汶川人逐渐走出地震阴影

7岁男孩钟毅(前)和伙伴郎士贤在板房旁嬉闹(5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两年了。”杨伯说,现在总结的话,他的人生以5·12汶川大地震为界分两大部分:在此之前他开吊车;之后与消防结缘,开消防车,成为一名“编外”的消防战士,参与灭火和施救。
映秀灾后重建完工在即。杨伯和家人合计着,“震中饭店”到时要重新开张。
汶川大地震两周年,坚强的汶川人逐渐走出地震阴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详细
汶川地震两周年:精神家园重建驱走地震阴霾
汶川地震两周年:学校重建实现“不敢想象”的梦想
探访汶川地震震中映秀:“联排别墅”承载新生活
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你们还好吗?
5•12两周年重访洛城村 幸存儿童摆脱心理阴影了吗
只有中国才能办成这样的大事——写在汶川大地震两周年之际
只有中国才能办成这样的大事
在地震刚刚袭来时,有些断言,灾区至少需要30年才能恢复到地震之前的水平,但我们现在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打破了这种断言,许多极重灾区无论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建设,交通通讯,环境生态都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许多灾区的同志自己评价说,我们至少比以前进步了20年。
这一切,也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这进一步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样一个真理。首先,我们有一个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我们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积累一雄厚的经济实力;第三,我们有十三亿万众一心团结奋进的中国人民,就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详细

7岁的男孩钟毅站在两个板房门之间(5月8日摄)。汶川地震灾区的孩子们,灾难过去两年了,你们可曾知道,全国人民对你们的牵挂从未停止过。来吧,面向镜头,让关心你们的人看看你们自信的笑脸吧…… 新华社记者郑悦摄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