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闻媒体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4月16日,中国记协和全国三项教育办公室举行“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记者社会责任”主题讨论会,并由中国记协和包括本报在内的25家媒体共同发起“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的倡议。来自中央有关部门和主要新闻单位的70余名代表齐聚一堂,就新时期增强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感的丰富内涵和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等进行深入探讨。
倡议的发起源自湖北日报一封老新闻工作者“关于记者的社会责任”的来信。主题讨论会结合湖北新闻界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的经验,由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代表结合自己的新闻实践,围绕“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和“记者应当怎样承担社会责任”等议题进行热烈讨论。
代表们认为,当今社会思想多元化,一些新闻工作者角色迷失,固守“看客”和“旁观者”的心态采写编发新闻报道。有的媒体在市场压力下“腿发软”,在全媒体裹胁下“方向迷失”,出现价值追求和职业精神滑坡、党和人民喉舌定位模糊的现象。大家表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中国记者都是实现中国梦的“积极因子”。新闻工作者是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更是时代进步的观察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中国记协党组书记翟惠生在总结时表示,面对思想领域多元多变多样,强调媒体社会责任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守和传承,是媒体为实现中国梦鼓与呼的思想基石。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找准社会责任的新闻落点,责无旁贷地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同时要坚持“改文风”的要求,用“政治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手法”,以“娓娓道来”的方式,真正把社会责任落实到版面和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