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陕西省监察机关贯彻《行政许可法》(2)
来源: 发布时间:2004-08-14 04:50
2001年以来,宝鸡市积极适应西部大开发和我国加入WTO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迫切要求,以建设工业强市、畜牧大市、旅游名市和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以优化宝鸡投资环境为切入点,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为目的,坚持“四个围绕”,在全市乡镇以上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2003年3月,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4月市政府又下发了《宝鸡市行政机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按照查纠与建设并举,治标与治本结合,廉政与勤政相互促进的工作思路,通过依靠群众抓投诉,督促主体抓建设,强化监督抓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行政效能,保证了政令畅通。

  一、顺时应势,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

  行政机关效能问题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宝鸡市在大量调查研究,摸清行政机关效能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宝鸡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在全市行政机关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秘书长、监察局长、人事局长、政务大厅副主任为副组长的行政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将县区和各部门开展行政效能监察情况纳入年终岗位责任制考核。市政府连续两年批转了市监察局关于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的安排意见,先后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听取监察局关于行政效能监察工作情况的汇报,讨论研究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并提出具体要求。2003年初,又在总结两年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经验基础上,做出了《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决定》,2004年初又出台了《宝鸡市行政机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下发全市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还多次询问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并坚持下基层指导、调研行政效能建设和行政效能监察工作,督促县区和部门认真抓好落实。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层层讲效能、处处抓效能的工作态势。

  二、大胆实践,努力探索行政效能监察路子

  宝鸡市结合实际,从监察职能出发,准确定位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地位,即行政效能建设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效能监察的主体是各级监察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是全局,行政效能监察是局部,行政效能监察是为行政效能建设服务的;行政效能建设的目的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行政效能监察则是对行政效能建设的监督检查,促进政府职能和行政效能的提高;政府的着力点要放在行政效能建设上,监察机关的着力点要放在行政效能监察上,通过监督检查保证行政效能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是围绕改善投资环境和整治经济秩序开展效能监察。重点做好“四清理五整顿”工作,即清理和废止一批地方性规范性文件;清理和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和规范涉外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和审结久拖不决的涉外投诉案件;整顿涉外执法行为;整顿涉外窗口行业;整顿涉外中介机构;整顿涉外治安秩序;整顿规范经济秩序等。同时还加大了对社会治安环境、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和窗口行为、市场经济秩序等方面的治理整顿,把改善投资环境纳入年度考核范围。通过开展“四清理、五整顿”工作,保证了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改善投资环境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二是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和改进工作作风开展效能监察。几年来,宝鸡市始终把抓机关作风整顿,促进“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作为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方面,先后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活动。每年都要集中一段时间,以“抓落实,促发展,实现干部作风大转变”为主题,在全市党政机关深入开展教育整顿活动。各县区、各部门把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认真学习,对照检查,重点查找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政令不畅、不负责任、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以及执法不规范、服务不到位及“三乱”等不正之风问题,积极整顿,完善制度。不断使广大公务人员受到深刻的思想作风教育,学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得以不断解决,促进了“学习型、服务型、落实型、廉洁型”政府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围绕招商引资和“双创”任务的落实开展效能监察。近几年来,宝鸡市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年都要向县区和有关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并通过参加或举办各类经贸洽谈会、招商会、交流会等进行落实。为了督促招商引资任务的完成,避免浮夸、虚报现象的发生,他们将之作为行政效能监察的重点内容,通过对资金到位账目、项目进展情况的效能监察,杜绝了浮夸虚报,使完成任务不好的县区和部门看到了自身的差距,采取了积极措施加以改进。

  四是围绕查处服务环境方面的案件和行政投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为有效解决公务人员中存在的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纪律处分不够条件等服务意识差、无责任心等问题,宝鸡市监察局紧紧抓住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影响投资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外地做法,代市政府草拟了《宝鸡市行政机关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提交市政府审定通过,已与今年4月下发贯彻执行,与行政效能建设决定相配套。到目前,全市乡镇以上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行政效能投诉中心,通过对投资环境和行政投诉方面问题的查处,宝鸡市投资环境得到了明显优化。

  三、通过行政效能监察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督促建章立制,规范行政管理。通过几年来开展行政效能监察,在切实解决行政机关中存在的作风和效能方面的问题同时,积极指导和督促县区及部门从建立完善制度入手,不断规范机关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用制度管好人,用机制促效率的机关效能机制。去年以来,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宝鸡市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效能建设六项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并配套印发了“六项制度”范本,在全市全面推行行政效能建设六项制度,将此作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决定》的重要内容和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基础性工作。针对办事环节多,行为不规范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在全面推行中,重点抓了行政执法部门、经济管理部门和窗口单位,通过检查、指导、审核等促进“六项制度”的建立。各县区、各部门大都在政务大厅或办事场所,公开悬挂“六项制度”或便民措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二是完善评估机制,强化社会监督。机关工作效率高不高,作风变没变,只有通过评估和群众评议才以确定。为此,宝鸡市一方面充分发挥岗位责任制考核机构的作用,将之与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效能建设有机结合,定期联合对各县区、各部门行政效能进行定期检查评估,量化考核,作为全年岗位责任制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初步形成了行政效能考核评估机制。另一方面以监督检查为手段,以民主评议为载体,以重点执法机关为重点,对各县区、各部门行政效能进行检查评估。特别是通过对重点执法部门进行明查暗访,集中评议,综合评定,通过行风热线和报纸电视进行曝光,使执法机关看到了自身的差距,采取积极的整改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也极大地提升了政府机关在群众中的威信。

  三是深化机制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规范性文件,是提高政府机关工作效率的治本措施。2001年以来,宝鸡市已清理与市场经济、WTO规则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2203件,废止540件,修订63件。同时,开展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累计精简行政审批项目447项,精简率47%。在巩固深化乡镇政务公开的基础上,重点推行县级政务公开,建立了政务公开内容审核制度、资料备案制度、群众评议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强化了政务公开的监督保障机制,确保政务公开的时效性和真实性。为了进一步拓宽政府服务功能,他们按照“综合执法一个局、服务群众一个厅”的思路,推行相对集中处罚权试点,变几个单位多头管理为一个单位集中执法。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自去年元月1日正式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清理出店经营、取缔非法广告、拆除违法建设、整治马路市场等综合执法专项整治,文明执法,强化管理,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改变了过去那种七八个部门管城市,有利的事情抢着干,花钱的事情相互推诿的现象,基本解决了“七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顶破草帽”的问题,提升了宝鸡对外开放的形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另外,通过建立健全政务大厅功能,25个部门驻厅办公,集中办理46项行政审批和13项企业年检,实行政务大厅电子化办公,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事,进一步提高了办事效率,受到了广大群众和投资者的称赞。

  两年来,安康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干部作风,优化投资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这个重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四个围绕”:一是围绕改善投资环境开展效能监察。首先做好清理整顿经济秩序工作。清理和废止了89项过时的地方性法规文件,清理和取消了9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通过整顿涉外执法、涉外窗口行业和涉外工作环境,安康市经济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围绕提高行政效率开展效能监察。将全年经济发展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细划,落实到领导、牵头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实行市级领导、部门和县区捆绑式考核,一同评比,一同奖惩。在实施过程中,实行按月、按季考核和全年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动态指导和跟踪考评。对平时完成任务较差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年底完不成任务的,按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规定进行兑现。同时从两办、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抽调得力人员组成重点工作督查组,由市级领导带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和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围绕改进干部作风开展效能监察。针对部分单位和一些干部中存在的政令不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效率低下、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执法不规范、行政不作为、承诺不兑现、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安康市通过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和“艰苦奋斗、廉洁从政”教育,以及在县区、乡镇和市县区直部门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否定报备制、绩效考评制”等六项制度措施,增强了干部政治、工作纪律,转变了干部作风,提高了依法行政水平。四是围绕招商引资任务的落实开展效能监察。2003年通过纪检监察部门对招商资金到位帐目、项目进展情况的效能监察,加大了对招商引资履约率的监督,全市招商引资履约率达到80%。

   (二)突出三个环节:一是畅通渠道,认真受理效能投诉。市上设立监督检查办公室、目标任务考核办公室和效能投诉中心,强化效能建设和效能监察工作,监督检查办公室设在监察局,负责对行政效能的监督检查和投诉案件的查处:目标任务考核办公室设在人事局,负责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效能投诉中心设在市监察局,将投诉举报电话向社会公布。全市共设立投诉电话13个,受理行政投诉80件,办结80件。二是查处典型案件,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市纪委监察局一方面根据群众投诉,及时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纪案件,一方面安排部署对行政执法部门进行集中整顿教育活动。同时,还通过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界人士组成检查组,对全市十县区和市直部门进行效能工作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在行政效能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通过简报和发出整改建议书等形式,责令限期整改。三是狠抓关键问题,提升为民服务质量。针对部分干部在为民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开展了三查三看活动,即:一查思想作风,看公仆意识牢不牢;二查工作作风,看依法行政公不公;三查生活作风,看拒腐防变能力强不强。同时,我们制定出台了接待群众“八个一”、“行为准则十个一点”和“服务承诺六个不”便民服务措施。“八个一”是:一把椅子让坐、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暖心、一杯清茶奉敬、让群众少等一分钟、少跑一次跑、少费一份心、少出一点力。“十个一点”是: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行动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露一点。“六个不”是:不让该办的事在我手中延误,不让该处理的文件在我手中积压,不让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办事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腐败行为在我身上发生,不让机关形象因我受到影响。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强化了服务意识,塑造了良好的干部形象。

  二、几点体会

   (一)党委政府重视,是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前提。一是认识到位,围绕建立“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政府而开展效能监察工作。二是组织落实,宝鸡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监察局、人事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行政效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局,负责行政效能监察日常工作。三是建立监督机制,建立了“监察机关督促检查、人事部门目标考核、执法单位内审监管、服务对象投诉监督、新闻媒体揭短曝光”的监督机制。

   (二)准确定位、明确职责,是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是开展行政效能建设的责任主体。纪检监察机关是开展行政效能监察的责任主体。效能建设与效能监察的关系是:以效能监察推动效能建设,通过效能建设完善效能监察,两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纪检监察机关,在效能监察中,要做到“到位不越位,定位不错位”,扮好角色,有所作为。

   (三)围绕中心、注重实效,是做好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方法。安康市紧紧围绕市上经济工作中心,以优化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为切入点,以规范行政效以行为、转变政府职能着力点,以推进作风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为对接点,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较好地解决了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执法室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