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清风万里好扬帆 挺立潮头勇争先:华阴市纪委监察局作风建设侧记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0-16 10:13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今年以来,华阴市纪委监察局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纠正“四风”问题作为重点,顺应纪检监察机关“三转”形势发展的需要,自觉树立“打铁先要自身硬”的意识,坚持从点滴抓起、从小事抓起,着力加强自身作风建设,积极塑造可亲、可信、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新形象,有效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华阴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161次,立案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40件,结案39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3人,警示训诫99人,有力震慑了违法违纪行为,维护了党纪政纪。

  率先垂范催生正能量

  “团结、有序、公正、阳光”是华阴市纪委监察局机关抓自身建设的总要求。

  今年,该市纪检监察关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从工作纪律、办公用房、公车私用等方面率先带头催生正能量。

  打铁必先自身硬。在严格工作纪律方面,市纪委采取不定期查岗、上班签到制度、签订廉洁承诺书、干部纪律每月通报等方式,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并不是廉洁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然的腐败免疫力,如果不严格监管,同样会出问题。所以,委局机关要出台相关纪律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筑牢纪检监察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思想防线。”市纪委书记张红丽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以身作则勇为先。在清理整顿超标办公用房时,市纪委班子带头对超标占用办公用房,采取调整、分割、合并等方式进行了整改。目前,全市共清理调整办公用房面积1810.4平方米。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孙增荣说:“身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即是超标办公用房的监督者,也是实施者,更应该带头抓好落实,先从自身做起进行整改,其他领导就不会有怨声了”。

  身先士卒作表率。在杜绝公车私用中,市纪委严格按照公车使用管理相关规定,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不得将公务车辆用于接送领导、接送亲友、婚丧嫁娶、私人聚会、探亲访友、旅游娱乐等与公务无关的活动,并在工作八小时外,将所有公车进行封存,若发现存在公车私用现象,一律免职。如今市纪委再也看不到公车私用的现象了。市纪委司机小李说,前几年他给领导开车,只要领导不用,他想开到那就开到那,就像开自己家的车。自从领导带头刹住公车私用以后,他再也不敢用公家车办私事了。先后有5个晚上,他参与下乡办案,都是凌晨两点以后返回市区,他把其他同志送回家后,自己又把车放回机关,然后自行驾私家车回家。他妻子开玩笑说:“你就是个司机,深更半夜又没人监督,开车回来怕啥?”他回答:“我怕单位处理我”!

  多措并举解决“灯下黑”问题

  为克服个别纪检监察干部存在“手电筒只照别人”的偏向,不断强化“处处都有电子眼,我们随时被监督”的意识,引导规范纪检监察干部自觉养成自律自控的良好习惯,华阴市纪委结合“三转”工作,通过“三个强化”解决“灯下黑”问题;强化学习,铸好“钢铁身”。市纪委通过实行派驻纪检书记(纪检组长)到市纪委挂职锻炼,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不揣腰包的腐败》、《小官大贪》等一系列教育片的同时,坚持开展“一月一本书·读书谈体会”活动和每周一、周五开展各科室主任讲业务,并编写了《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手册》一书,发放给全市纪检监察干部,以方便他们在工作中学习和使用,努力创建“学习型、务实型、坚强型、阳光型” 四型机关,提高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建设;强化管理,戴好“紧箍咒”。以陕西省纪委“六条严格十八个不准“为内容制作成卡片,向全市104名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了发放,并下发“十条严禁”,时刻敲响“廉政钟”;强化监督,立好“廉形象”。利用市电视台、市政府网、“四知”网、“廉政华阴”微信和户外电子屏幕等平台,广泛宣传相关纪律规定,市纪委机关设置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社会各界对纪检监察干部进行全方位监督,加强廉洁从政意识;对群众举报的人和事,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今年8月,华阴市环保局干部王某工作期间在办公室上网购物,违反了工作纪律规定,受到行政警告处分。按常规此事已该“打结”,但市纪委认为,环保局发生这一问题,与纪检组长刘某监督不力有关,应该追究她的责任。有人通融说“她既不知道此事,又没有在现场,处理她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太冤了?”市纪委领导说:“针尖大的洞,会漏出斗大的风,不追究她的责任,放任自流,纪委干部谁还有责任心”。纪检组长刘某开始也想不通,经过耐心开导,还是诚恳地接收了市纪委的警示训诫谈话。今年以来,该市共对12名派出机构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因监管不力进行了警示训诫。

  正己方能正人。在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上,市委书记卢发兴说:“纪检监察是一个特殊的部门,纪检监察干部想要正人、必先正己,只有做到打铁必先自身硬,工作起来腰杆子才能挺的直······。”

  在解决纪检监察干部作风建设的同时,尽职尽责抓好全市作风整顿活动,先后集中开展了10项专项治理活动。对文山会海,检查评比泛滥、机关“三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新建滥建楼堂馆所,落实低保政策,“三公”经费开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认真排查、集中整治。在开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中,对涉及的60多个单位逐一检查,梳理案件线索9个,目前正在进行积极整改。在公务用车专项治理中,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全市公务车辆逐车建立台账,共清查出563辆公务用车,其中:进口车21辆,超标越野车20辆,超标轿车25辆,一般公务车497辆。目前,正在对进口、超标公务用车分阶段进行公开拍卖。组成治理会所中的歪风专项小组,定期不定期对辖区范围的宾馆、饭店及娱乐场所在工作时间进行突击检查,净化了社会环境。开展信访积案专项治理,一批群众多年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解决,解决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发展的不良因素,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在狠抓机关干部作风整顿活动中,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重点围绕干部工作纪律、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吃拿卡要”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对全市各镇(办、管区)、市级部门、服务窗口、基层站所工作作风的监督检查力度。截至目前,该市共组织明察暗访26次,下发通报4期,党政纪处分36人,警示训诫52人,辞退1人,在全市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巧破“一级哄一级”的“顽疾”

  2013年年底市纪委领导在审阅某科室年终总结材料时,感觉有的内容似曾“相识”,经过与往年的材料进行对比,发现材料只是年月日有所改动,内容基本类同。针对这种“移花接木”、“张冠李戴”的怪现象,市纪委专门召开全干会进行了点名批评。

  为了下决心解决此类问题,市纪委监察局着眼从源头上根治“下级哄上级,上级空喜欢”的“顽疾”。首先巧破工作无人干。通过向全市各镇(办)纪委、各单位派驻纪检组下发目标任务和考评办法,制定派驻机构年度绩效考核、办案补贴与工作实绩挂钩、查办案件协作、要结件限时办理、奖惩等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同时与组织部、编办协商,在现有人员编制内,为四大班子办公室、党群部门和人民团体派驻了纪检组长,在全省率先完成向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人民团体派驻纪检机构工作,实现派驻机构全覆盖,防止挂“空挡”;其次巧破工作无重心。对依然存在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三转”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市纪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党委必须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要求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只主管纪检监察工作,不分管其它业务,避免“种别人地,荒自己田”现象的发生;最后巧破工作无纪律。针对当前纪检监察队伍中个别干部存在工作纪律弱化的问题,市纪委出台纪检监察干部年休假、请销假、公车管理等制度的同时,委局机关党支部还从支部党建工作、支部班子存在“四风”问题、干部自身存在“四风”问题向机关干部征求意见建议,对存在问题的干部由机关党支部督促进行整改,提高自律意识,切实转变作风。市纪委机关一名干部说:委局现在抓作风建设,既提出“登高”要求,又提供“梯子板凳”,严的有理,管的有方,我们再也不敢“钻空子,哄领导了!”

  “民情直通车”拆掉了“戒心墙”

  华阴市纪委书记张红丽常讲:“老百姓的利益比天大。作风建设不围着群众利益转,就是空忙瞎跑”。为了把解决群众的上访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一个重头戏来抓,该市纪检监察局创新推行“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真正实现“上访变下访”,拆掉群众与纪委相互排斥的“戒心墙”,架起干群之间相互信任的“连心桥”。8月2日,市纪委会同信访、住建、民政、国土、农业、农综等10个职能部门,在孟塬镇政府门口举行“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开通仪式。开通仪式现场不设主席台、不摆桌凳、不备茶水,只有一个话筒,一名领导讲话,前后不到15分钟,吸引来上千名群众围观,而且群众们纷纷用手机拍下“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的联系电话,现场发放了千余分宣传单。一位老大爷手中拿着宣传单高兴地对市纪委副书记王华峰说:“‘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这个办法就是好,群众不用出门,就能解决困难,再也不怕找不到门了,而且,还能举报贪污腐败的官员,为国家出一把力。”在此基础上,华阴市纪委还利用“四知”网站平台和“廉政华阴”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了信访举报专栏,改变了过去上访、信件的传统模式,不仅有效地拓宽了信访举报渠道,而且高效、便捷、互动、安全、保密的功能是传统信访模式无法比拟的,具有案件可查性,能够提高办案效率,方便检阅信访举报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罗夫镇夫南村李某向张红丽书记反映水务局修河坝时,村委会和水务局私自商量,在没有和他打招呼的情况下,私自占用了他家的责任田土方,曾多次到省、市上访都未能解决。张红丽书记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安排信访室主任召集镇党委书记、村委会干部开协调会,现场解决处理此事方案。随后,在市纪委信访室的跟踪督促下,利用一周时间,李某就拿到了补偿款。李某高兴地说:“还是咱纪委领导办实事,几个月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里几天就解决好了,真是太感谢了!”

  如今,在华山脚下的这座城市中,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明显改观,组织纪律明显加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能明显提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这样的景象,离不开驻守在这片土地上的纪检监察干部们,正是他们“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的本色,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政治纪律保障。(华阴市纪委 吴斌 丁卫刚)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