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雷牙镇刘家卓村原村支部委员在办理群众危房改造补助款时索好处费,受到开除党籍处分违纪资金退还群众;尧禾镇阿东村原村支部副书记,利用职务之便克扣群众灾后重建款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资金退还群众……近日,白水县纪委对查处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进行通报,紧盯扶贫领域履职尽责、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工作推进等重要环节,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夯实政治责任,拧紧脱贫攻坚纪律“发条”
白水县纪委坚守职责定位,把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摆在突出位置,督促推动扶贫主管部门党组织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政治责任,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紧扣上级党委和纪委关于加强扶贫领域惩治腐败和作风整顿这一主题,制定专题方案,明确任务分解,层层传导压力。及时跟进监督措施,制定印发《白水县近期脱贫攻坚工作六项纪律》,列出了政策掌握、精准识别、帮扶工作、基础资料、四支力量管理、营造氛围六个方面的负面清单,与出台的《白水县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白水县关于开展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战队管理工作的意见》一起构建起一套涵盖县、镇、村、组四级纵向到底,包含扶贫指挥、责任镇村、包联单位、职能部门等横向到边的责任追究体系,为决战脱贫攻坚拧紧了纪律“发条”。
整合监督方式,完善问题发现机制
为畅通监督渠道,及时发现问题和线索,在白水县电视台开播《今日聚焦》专栏,定期就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电视问廉、问政、问效,并通过张贴公告,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形式收集问题线索,进行跟踪调查追责。
搭建大数据扶贫监督平台。“你现在在什么位置?开展了哪些工作?”在白水县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白水县纪委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了1名第一书记视频连线,调查工作情况。第一书记介绍完情况后,纪委工作人员又给该村1名贫困户打电话核实。“帮扶干部是否在岗、是否履职,群众是否满意,通过这个系统,我们会第一时间了解到。”这名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个大数据平台上,全县所有帮扶干部的工作状态和6536户贫困户的现实情况一目了然,随时可查。以大数据为载体,白水县相继健全了“电话、网络、短信”等举报平台,让扶贫领域的违纪行为无处隐藏。同时创新监督模式,在全县124个行政村设立了“扶贫领域突出问题举报问责告知牌”,及时受理扶贫领域涉嫌违纪问题信访举报,广泛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强化线索督办,推动快办快结
以强化监督执纪为重点,全面梳理通过信访举报、纪律审查和专项督查中发现等各种渠道而来的问题线索,定期排查在扶贫领域涉嫌违反党纪政纪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
建立问题线索排查机制,聚力查处违纪问题。实行审计及各扶贫职能部门定期向县纪委监察委移送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制度,各镇办纪委建立驻镇办所、包村领导、村两委向镇纪委移送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制度。建立联动督查机制,形成监督执纪执法常态化。由分管党风廉政工作的副书记和常委分别带队,对“两个责任”的落实及扶贫领域执纪审查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督办,盯紧扶贫领域项目、资金、人员,从严从实深挖细究问题,限期整改落实到位。
从严执纪审查 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聚焦扶贫一线,组成检查组,多次对全县7镇1办、124个村(社区)扶贫领域项目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发现违纪违规问题,及时查办处置,保障扶贫政策精准实施、扶贫项目精准落地、扶贫资金精准落实。坚持不定期对全县8个镇(办)党(工)委书记、纪委书记及县直部门党政“一把手”、纪检组长开展约谈;各镇(办)纪委对各行政村“两委”和村监委会开展约谈,推进约谈全覆盖。凡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严重违纪行为、职能部门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的,坚持“一案双查”、实行“双问责”。同时,该县纪委利用“白水清风”网、白水宣传手机客户端等媒体,不定期对扶贫领域典型案例进行曝光通报。联合县财政局、扶贫办、住建局等相关单位组织举办廉政讲堂,全方位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党纪法规教育,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
据了解,2018年以来,白水县纪委紧盯扶贫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件46件54人,追缴违纪资金17.5万元,曝光通报典型案件21件,以实实在在的执纪执法成效回应群众期盼,为白水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证。(白水县纪委监委宣传部 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