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东省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开发了具有广州特色的行政执法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执法行为涉及的16个廉政风险点进行实时监控、在线监察,有效破解了行政执法监管难题。从今年9月起,全市首批7个试点单位全面推行行政执法网上电子监察。
破解了自由裁量标准细化难的问题。为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处罚幅度过宽、执法人员权限过大等问题,市纪委、监察局联合市法制办在2009年出台的《广州市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定》基础上,深入开展自由裁量权规范和细化工作,对每项执法权作进一步标准化、精细化、数字化界定。处罚级别和档次按照违法情节轻重进行划分,每个档次对应详细的处罚内容,从而建立起全市统一的自由裁量基准数据库,执法人员按未经备案的级别和档次进行处罚,系统将自动预警。截至目前,系统共梳理执法人员信息4841项、执法事项2328项、自由裁量细化标准7287项。
破解了裁量异常发现难的问题。目前,广州市行政执法事项较多,自由裁量风险高,仅7个试点单位就梳理出执法廉政风险点185个,其中高风险点86个,几乎全部涉及自由裁量权的使用。为此,系统改变了传统“人盯人”的监察方式,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根据后台建立的自由裁量基准数据库,将处罚内容细化为固定值处罚、幅度范围处罚、基准比例处罚等不同情况,对处罚决定进行实时自动比对,超出处罚额度的,系统立即预警。系统的这一功能对跨级跨档处罚现象进行了有效控制,减少和防范了自由裁量权行使过程中的廉政风险。
破解了执法过程监督难的问题。针对执法过程点多面广、监督难以到位的问题,广州市纪委、监察局建立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智能监管系统,把监察功能实时嵌入各单位执法业务系统,对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实时监控,对执法信息进行自动收集,对执法主体、程序完整性、执法时限、自由裁量、行政听证、行政强制、特别程序、公众参与和信息完整性等9个方面16个高风险点进行监察。任何一个风险点发生异常,系统都将自动预警,使行政执法全过程看得见、管得住。同时,系统还实施分级管理,引入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形成了主动规范与被动检查相结合、内部监察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电子监察体系。
破解了违规裁量追究难的问题。系统对监察发现的可疑情况,自动发出黄牌警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分级管理,分层追责”的原则,依据《广州市电子监察管理办法》对被警示的单位、人员发出行政监察告诫书,并启动相应的追责程序。同时,作出处罚决定的审批过程和内容也将被记录在案,使执法结果可追溯,并为执纪办案定性量纪提供重要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同类案件不同人员处罚标准的差异以及同一人在处罚同类案件上的把握标准差异,可以分析执法尺度差异及其原因,及时监督整改行政执法中的异常行为,有效防范行政执法中的廉政风险。
该系统正式上线以来,执法案件的异常率下降了14%,较好地规范了自由裁量权的使用。(穗纪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