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寻山街道嘉鱼汪村一片滩涂因合同到期对外招标,起拍价每年50万元,承包期15年。经过七家竞标者的激烈竞争,最终以每年85万元的价格中标,比原来每年8万元的承包价高出近10倍。“俺村280来户人家,竞价当天有一大半跑来看。结果一出,大家齐声叫好,真是群众看了个明白,我们干部也落了个清白。”村委会主任黄成保说。在今年的诚信建设年活动中,荣成把诚信作为立市之本,着力解决政务不透明、落实不到位、联系服务群众不紧密等问题,打造更加阳光、高效、务实、亲民的政府形象。
依托农业经管站,荣成建立了“三资”管理中心,对全市“三资”工作进行规范指导和动态监督。各镇街分别依托经管审计站,设立农村财务托管、资产资源招投标和集中采购“三位一体”的服务中心,具体负责“三资”信息的录入、招投标和集中采购的监管等工作。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村财务托管制度》、《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清产和台账管理制度》、《农村资金资产资源招投标制度》、《农村资产集中采购制度》等管理规定,将村集体资金、账目,委托镇级农村财务托管中心实行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开支审批、“双印鉴”管理、收支两条线等规章制度。对所有需要对外承包、租赁和买卖经营的集体资产资源,通过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发布,由招标中心组织实施。凡村集体采购物资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由村集体就近定点自行采购,报镇集中采购服务中心备案;金额在1000元以上的,按照村级申报、中心审查、共同采购、项目验收、资金拨付五个步骤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吸收村民代表参与并监督各个环节和程序,充分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创造性地将“条形码”用于民主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每月末对收支单据逐笔审查,审查通过的,贴上代表本人身份的“条形码”,村会计报账时,经镇(街)审计人员扫描鉴别后才能微机记账,有效防止了代签、漏签、少签等现象的发生。
据了解,自农村实行“三资”管理制度以来,荣成市共清理账面资金16.5亿元,资产38.7亿元,村集体资源131.2万亩;盘活集体资产1836万元;实施招投标项目135个,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687万元;实施村级集中采购项目63个,节约开支126万元;2012年荣成市农村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了13.8%,涉农违法案件下降了56.4%。(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