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我省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正风肃纪动真格,给一些违纪干部亮了剑,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那些疲疲塌塌混日子的官员仕途不畅了,台州市从细微处入手抓干部作风转变,查处各类违反作风建设规定行为149起,对185名党员干部追究责任,引起强烈反响。
何某某“栽”了,不太光彩。
今年 8月下旬,身为临海市良种场原党委副书记,何某某成了违反作风建设规定的16个典型之一,还被免除党内一切职务,理由是“上班时间在棋牌室里搓麻将”。
这还没完。台州市不仅向全市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通报,还在当地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等媒体上对这些涉及公款吃请、行政乱作为、吃拿卡要、滥用职权、参与赌博等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剖析,成了当地老百姓的热门话题。
在台州,何某某不是第一个因作风问题受到问责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
懒散,遇到真克星
9月的一个工作日上午,台州椒江区行政服务中心二楼,商务、财政、公安等窗口,工作人员正耐心解答办事群众的各种问题,他们丝毫没有注意到混在人群中的正风肃纪检查组人员。
这些检查组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生面孔”。椒江区采取异地人员突击检查治理的办法,邀请黄岩、路桥纪检监察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不同检查组,对全区数十个区直部门、街道开展作风效能大检查。
在离行政服务中心不远的一家区级单位,检查组在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远远看见一个人背靠椅子,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走近一看,竟然发现电脑上正开着股票网页。证据确凿,再多的辩解与求情都没有用,检查组人员当即给予批评教育,并作了明查暗访记录。
其实,在许多单位办公楼的显眼位置,都有“上班时间严禁上网炒股、玩游戏等与工作无关行为”的警示标语,但个别机关干部仍置若罔闻,在上班时间玩游戏、看电影、炒股等,被检查人员抓个正着。
次日,在当地媒体上,这次检查中发现的机关部门“拖、懒、散、慢”现象被曝光,14名机关工作人员被通报批评。
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抽查暗访。今年以来,台州市、县(市、区)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联动,机关干部上下班、公车使用、“三公”经费支出、乡镇干部夜间值班……每月一主题,已开展各类监督检查248次。
一连串的暗访、媒体曝光、通报问责,一下子吸引了社会的关注,也绷紧了每位党员干部的神经。路桥区政府机关食堂门口的隐蔽处架起了摄像头,多名提前用餐的工作人员被通报批评;开学的日子,各学校门口“潜伏”着检查组,看是否有公车违规接送孩子上学;玉环干部干得好不好,由100多名老百姓组成的“评审团”说了算;一些信访人身边跟着“冒牌亲戚”,督查人员全程跟踪信访件的处理过程,了解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
据统计,今年以来,台州市、县两级纪委受理效能投诉685件次,市本级对17人违反效能“四条禁令”的行为进行集中曝光,并责成有关单位进行整改。
这些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太平官”的人,正好触犯这次作风大整顿的红线。一位机关干部对记者感叹,正风肃纪如头上的一把利剑,时刻提醒大家注意一言一行。
台州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之前的检查只在内部通报,有人会觉得不痛不痒,但这次专项行动,我们把明查暗访结果与媒体曝光、通报问责结合起来,这样更会触动公职人员的神经,也可能会得罪不少人。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有利于避免干部犯错、违法,实际是保护、爱护了干部。
三公,踩住急刹车
“十一”假期一结束,台州路桥区纪委党风执法室主任林美雅就和3名工作人员去了市公安局。
她要做一件特别的事——利用公安天网系统,严查公车私用。民警打开天网系统,将公车信息输入,于是,一辆辆公车在假期里的行驶轨迹就出现在屏幕上。“通过这些轨迹,我们就能看出有没有公车私用。”一位工作人员说。
路桥区登记在册的公车有800多辆,按照纪检部门的要求,无公务的情况下,这些公车要停在单位车库里,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以前我们经常去车库查公车,但效果并不好。”路桥区纪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被查到的单位经常用各种理由搪塞,比如车子拿去修了,临时加班、开会等等,“我们也没什么证据来验证这些理由,查得多了,一些单位都无所谓了。”
今年4月,在台州市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中,路桥区纪委想出了“用天网查公车”的办法。天网系统是公安部门实施的街面实时监控系统。它利用设在各重点路口、大型广场、社区的高清摄像头,进行24小时监控,凡是经过的车辆,都被记录下来,并形成行驶轨迹。
今年“五一”期间,路桥区就利用“天网”查到有一些公车存在连续使用和出省、出市等行为,涉嫌私用。“我们发函给这些公车的所在单位,要求把公车的使用情况报告给我们。”林美雅说。
第二天,各单位的自查结果汇总到路桥区纪委,经核实,有11辆公车存在私用行为,涉及教育局、环保局、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并受到了通报批评。“用天网查,公车任何时段的任何路线,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想不承认也不行,所以震慑力还是挺强的。”路桥区纪委相关负责人说。
公车使用、公款吃喝、公款出国这“三公消费”,是最易造成浪费的领域,历来为群众所诟病。台州在专项行动中重点向“三公”经费开刀,按照“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要求,全面推行财务公开、接待费公示等制度,要求市级176个单位(含下属单位)每季度在内部公开专项资金和公用经费的使用情况,接受干部职工的监督。
在温岭,“三公”经费的公开更是走在前头。该市太平街道居民颜丹丹在浏览温岭阳光工程网时,发现网上竟然有该市所有市级部门及各镇(街)的“三公”经费预算信息。她随机点击《温岭市教育局2013年“三公”经费预算公开表》,就看到温岭市教育局本级和101个下属单位的478.4万元“三公”经费预算。
在温岭阳光工程网公开的信息中,记者看到,温岭市各部门和镇(街)去年的预、决算信息全部张榜公布。该市教育局2012年的“三公”经费预算是1053.3万元,决算是982.4万元,比2011年的决算数下降了23%。而2013年的“三公”经费预算则在2012年的基础上再次下降55%。
“‘三公’经费逐年下降,砍掉的主要是公务接待、公车使用方面的费用。”温岭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王顺清说。
当地一些干部群众表示:“过去‘三公’经费信息只有少数人掌握,现在面向社会公开,自然给领导干部不小的约束力。”
严查,虎头勿蛇尾
自正风肃纪行动开展以来,台州各机关和单位都呈现出一种紧张而审慎的气氛。在该市许多单位办公楼大厅里的LED屏幕以及公共场所的电子显示屏上,都滚动着“正风肃纪”的相关内容和监督投诉电话。而在茶余饭后,当天媒体上曝光的督查暗访情况更是成了市民热议话题:“谁被抓个现行?”“哪个单位被查到问题了?”……
在采访中,记者到台州多个政府部门探访,没有遇到工作人员不搭理或推诿现象,受访的群众对公职人员态度也满意。“与以前相比,办事效率快多了,态度也比以前好了。”一位市民说。数据显示,台州民众对该市政府机关办事方便、办事公开程度的满意度都分别比去年底提高了3.7个和12.28个百分点。
“正风肃纪,不是一阵风,更不是和风细雨,只有用硬招,形成高压状态,才能见到实效,才不会让老百姓失望。”台州市纪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年,每年都在花功夫整治干部作风问题,但大多“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制度虽建立起来,但不少形同虚设,特别是对上下班迟到早退等作风上的细节问题,很多领导干部都视而不见。
“我们既要抓老虎,也要拍苍蝇,要抓一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干部作风问题,从小处入手,尽快转变作风,取得成效。”今年初,正风肃纪开展伊始,台州市就明确了今年正风肃纪专项行动的重点是:用公款相互宴请;擅自提高会议费用;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土特产;办事不公;违规占有公有住房;参与赌博……
在街头巷尾,记者都能听到老百姓对这次行动的讨论,一名出租车司机用“非常给力”来评价,他希望该活动不要一阵风,能够长久坚持下去。(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