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白露质洁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5-09-05 08:44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时至白露,白昼渐短,光照减弱,暑热结束,夜凉如水,寒生露凝。露水原本透明无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应五行之金,金应五色之白,故名“白露”。

露,是秋季的典型自然现象之一。孟秋白露始降,仲秋白露凝珠,季秋白露为霜,“露”晶莹剔透、遇寒凝结,在有关秋季节气的描述中常见其身影。《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逸周书·时训解》亦有“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的描述。《淮南子·天文训》提出的“二十四时之变”中,始将“白露”“寒露”明确纳入节气体系。

露质地清澈晶莹,古人寓之以纯洁脱俗之意。曹植在《承露盘铭叙》中写道:“气之清者莫如露。”唐代张彦胜《露赋》云:“夫露者,阴阳之精也,天地之灵液。”古人把露看成天地所生的灵液并赋予其诸多美好品格,如“金风玉露一相逢”中润如玉的玉露,“垂緌饮清露”中清如气的清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皓如月的白露,“甘露降府庭,上天表无私”中象征政治清明和德政教化的甘露,等等。

古时有饮露风尚,以昭示清白高洁的风骨。《庄子·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描写,以“吸风饮露”来描绘超越世俗功名、摆脱物质依赖的神人形象。屈原在《离骚》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木兰坠露”象征纯洁与自然,隐喻诗人不慕名利、坚守本心的志趣。自此,“饮露”便成为后世重要的比德意象,士子文人皆以饮露象征自我高洁形象。如曹魏时嵇康《五言赠秀才诗》,起笔以“双鸾”隐喻与友人志同道合的关系,接着借鸾鸟“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表达昂首自洁、超逸不染的决心。我们做人也应如白露般气质清白,弘扬清风正气,涤荡思想尘埃。

朝露,蕴含光阴易逝的哲理。汉乐府《长歌行》中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之句,阳光下的晨露,更加晶莹剔透,却也转瞬即逝。曹操《短歌行》中亦有“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叹,藉由朝露转瞬飞逝感慨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党员干部当知光阴易逝之理,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切勿虚度青春、悔之莫及。

今逢白露,秋风徐来,我们应以露质高洁自比,以朝露易逝自警,不染污浊之气,坚守清廉本心,珍惜时光,砥砺奋进。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