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切伟大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引领时代大潮。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作指导。早在建国前,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并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的新要求,围绕着“如何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一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实现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始终带领着中国人民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以先进的执政理念、务实的执政实践、卓越的执政绩效,引领中国前进。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根据国内外实践和时代发展变化的要求,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执政理念的三次突破:从 “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执政理念的提出。执政理念的三次突破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紧要关头提出来的,都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以其先进的执政理念、务实的执政实践、高超的执政能力、卓越的执政绩效能够站在时代前列,不仅在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敢于承担起救亡图存的历史责任,而且能够带领着中国朝着富强、民主、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前进,不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也使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围绕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用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一是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始终保持执政党理论指导上的先进性。二是树立科学的党建观。即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树立党建工作效益统筹评价理念。三是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四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制度建设,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高度关注并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五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切实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和权力。六是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不断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加大违纪违法的查处力度。 (陕西省行政学院副教授 王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