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公示,备受各界关注,今年以来,我国已有7个地方提出实行官员财产申报。记者从各地出台的申报措施发现,这些措施大多都在基层政府先行,乡镇、县级政府占了多数。就所公示的级别来看,申报人群大多集中在科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然而让人不解的是,各地“一把手”却遮遮掩掩,没有率先公布自己的财产。(12月18日腾讯网)
众所周知,一项制度从制定到执行,如果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推动,是很难得到贯彻落实的。财产申报作为破冰之举,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如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产申报,而是一场形式上的“政治秀”,则会有百害而无一利,将严重损害政府形象,丧失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公信力。
“一把手”因其权力集中,一直是腐败的重灾区。一些资料数据显示,“一把手”犯案比例超过50%。由此可见,官员财产申报,“一把手”不但不能晾在一旁,而要首当其冲。那么,在这场改革中,“一把手”为啥没有扮演“领头雁”的角色呢?
知名反腐问题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表示,公示关键在于公示“一把手”的财产,如果公示其他官员的财产,不公布“一把手”的财产是说不过去的。首先,“一把手”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为其他官员作出廉洁的证明。另外,“一把手”权力大,更有贪腐可能,如果财产不公开,未免让人怀疑。林教授表示,没有公布“一把手”的财产,在于制定者,必须经过“一把手”的审批。一般情况下,“一把手”没有勇气公示。因为他的收入过高,收入里面很可能包含着灰色收入。
“一把手”羞于登场,只是因为收入过高!林教授可谓一语中的。众多的“潜规则”让很多的“一把手”收入远远高于自己的正常工资,很多是灰色的,见不得阳光。因此可以说,“一把手”没有公示财产,就是一场不彻底的财产公示,这样的改革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直是民主政治的追求。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官员财产公示,将成为一项常规制度,更期待“一把手”来到台前,而不是站在幕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陆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