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建立反腐长效机制,可操作性是关键
[主持人]:胡锦涛总书记在五次全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闫老师,您觉得如何才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呢?
[闫群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在2005年制定的实施纲要当中已经提出了,五年工作规划当中也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我想这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一下就能建立健全的,它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各方面进行。
[闫群力]:但是当前我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五次全会当中全面提出了几项内容,我认为还是说到了我们一个重要之处,胡锦涛总书记说,制定一份好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实到实处更不容易,所以为了把文件落实到实处,取得一个长效机制也好,取得执行力的效果也好,他提出五个方面。第一,切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第二,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第三,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第四,切实督促领导干部做执行制度的表率;第五,切实查处违反制度的行为。这是五个方面的“切实加强”。
[闫群力]:从五个方面强调了建立长效机制也好,落实制度也好,提高制度执行力也好,第一组织领导;第二宣传教育;第三监督检查;第四领导表率;第五坚决查处。同时胡锦涛总书记也明确提出了当前我们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就是重制定、轻执行,现在我个人感觉,很多领域也好,关键环节也好,和一些部门单位也好,我们现在还存在制度的空白,很多制度还过于原则化,缺乏针对化、可操作性、系统性和配套性,所以有很多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存在着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我个人感觉到现在也有好多问题制定了很多,到底落实的怎么样确实是需要我们很好地督促检查,很好地检查验收,很好地考核、评比,到底有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哪些地方出了偏差。
[闫群力]:我个人现在感觉到有一个问题、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研究,立法与执法、制度的制定与制度的执行,照章办事与照长办事,这里面有些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闫群力]:就是说,现在我们强调立法,但是执法怎么样?我们强调制度,但是制度执行怎么样?还有一个,我们有了规章制度,我们到底是照章办事还是照长办事,“长”是长官意志,还是看领导眼色行事,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我们现在强调尽快立法,尽快出台规章制度,尽快制定一些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规章、制度、法律、条规出台之后到底怎么兑现、怎么落实、怎么执行,这个环节,我个人认为研究得不够,而且做的也不是很够,所以,出来了很多法律法规、纪律、条规,但是有的成为形同虚设,成为纸上的东西,在人民群众当中,好象我们出台的越多,执行的越不好,这个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重点要来克服、来研究,怎么解决这个环节。
[闫群力]:这里面,我也感觉到有些问题确实是客观上也好,传统文化当中也好,和人们心理上也好,有几个原因:一是重人情、轻法制;二是重面子、轻规范;三是重潜规则,轻硬规定。我们说法律至高无上,但是有很多法律法规、纪律条规、规章制度、通知要求、会议文件、领导讲话、一把手批示,这里面按照顺序来讲,应该清楚的。
[闫群力]:法律法规应该至高无上的,但是有很多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主次不分,秩序颠倒,轻重倒置,本来最重要的应该是法律至高无上的,但是刚才按照我的顺序说,纪律条规、规章制度、通知要求、会议文件、领导讲话、一把手批示等等,顺序实际上是倒过来的。有很多问题就看领导的批示、领导的意见、领导的电话、领导的指令,这一颠倒,就好象把我们的主次、秩序有点倒置。
[闫群力]:在我们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实际接触当中,我认为这个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所以,我个人认为,现在如何研究这个环节,它的针对性、配套性,尤其是可操作性,这个长效机制也好,制度建设也好,要重点把握,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这个环节把握不好,这个环节出现一些失误,我个人认为,你出台再多的制度、法规、纪律,还是容易走了过场,形同虚设。
反腐法制化关键在于实践针对性和制度连贯性
[主持人]:在公报里也提到了加强反腐倡廉的立法工作,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水平。有些专家的观点就是说,刚才您也谈到了,我国现在有不少的反腐倡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没有形成特别系统的反腐倡廉的法律制度的体系。对此,闫老师有没有什么看法?另外,在我们现在的国情之下,怎样才能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水平?
[闫群力]:通过这么多年的反腐倡廉的实践当中,我们已经摸索了一套成功的经验,总结概括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而且这么多年来,我们已经陆陆续续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纪律条规,如今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逐渐走向法治化、制度化,这个趋势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成绩也是非常显著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网民也好,群众也好,历年的调查也好,认识也是共同的,看法也是一致的。这一点也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可否认的。
[闫群力]:但是,我想,法律的完善也好,制度的制定也好,总是有一个相对性的,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它是循序渐进的。而且有很多问题也不可能太超前,前瞻性是应该有的,但是有的时候没有发生的、没有遇到的,可能有的时候滞后于这方面的不足。但是如何解决滞后性,如何填补一些空白,如何使一些问题在超前性上来解决,加大力度,这在反腐倡廉建设当中也是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不能太理想化,也要从实际出发,从理论到实践结合上,我认为这一点还是必须把握好的。不能就出台法律而出台法律,那样完全可以容易出台,找一些专家学者闭门造车,可以出台一些法律法规,但是毕竟要和实际工作接触,要和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反腐倡廉方面的新特点、新趋向结合好、把握好。如何结合好、把握好?就得对实际工作、实际情况有深刻的研究、透彻的分析,同时也要有预案,预先预防的措施。结合起来出台一些措施,我认为才能达到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解决针对性问题、可操作性问题、系统性问题和配套性的问题。这是一方面。
[闫群力]:另外,我还有一个感觉,我们对这些形成的长效机制也好,制度化、法制化也好,关键的问题,制度的制定是基础,制度的落实是关键。尤其制度的生命力,我认为在于创新。尤其要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贯彻落实制度的推动力;加强宣传教育,着力提升制度文化的认同力;加强制度检查,坚决维护制度规章的公信力;尤其要加强惩治处罚,真正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我想这方面要克服过去有些规章制度、法律条规也好,不能朝令夕改、计划不如变化快,这样就容易使制度也好、规章也好,法律法规也好,失去了公信力。没有公信力,哪有执行力,更没有它的生命力。所以我认为,这个方面一定要它的连贯性、系统性把握好,不能断章取义,也不能一个领导一个令,更不能朝令夕改。
[闫群力]:现在有很多问题,就是说出台的也快,变得快,淘汰的也快,这就说明了我们有些规章制度也好,法律法规也好,还是没有整个从实际出发,针对现实的问题,针对大家的需要来研究、来制定。所以,它就失去了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
[闫群力]:为了今后的法治、法律、规章制度、纪律条规也好,制度化、法制化是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在全会当中都已经全面论述。因为我不是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和制定的,只是从理解当中对这一块我们还是应该充满信心,我们现在逐渐在建立健全,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提高制度权威性的关键在主要领导的执行力
[主持人]:为了保证反腐倡廉的效果,包括您刚才提到的,有利的措施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制度很多,而且逐步地在完善当中。如何提高制度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闫群力]:制度的权威性也好,落实的到位也好,提高它的执行力也好,刚才陆陆续续地也涉及到一些内容。但是,我想,对于目前现在这种行为,一些制度不落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违反制度的行为没有及时受到查处,这可能是最关键的。因此,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严重破坏制度的行为,就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只要触犯了制度,都必须依纪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
[闫群力]:另外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越是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只有这样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做出榜样、做出成效,才能形成维护制度的良好风气。
[闫群力]: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大家研究,现在有很多禁令、规章、制度要求得非常严,但是真正处理的时候,我个人认为,有的时候出于客观环境、人际因素,特别是现在用一个新的名词,就是“人脉关系”,手比较软,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这样使有些制度落实不到位。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提高它的权威性也好,提高它的执行力也好,最关键的环节不在于制定,而在于执行。执行得如何,最关键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领导干部一般都是制定规章制度的指导者、操作者、拍板者,而一些人常常用规章制度的违反者、规避者,甚至是破坏者,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现在很严重的现象。一方面他去制定、拍板、决策,一方面带头违背,带头破坏。就使非常严肃的纪律条规也好,法律法规也好,失去了它的权威性。
[闫群力]:关键问题,我认为现在至关重要的,一个是紧紧抓住制度的落实,另外尤其要抓住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在这一块的违纪行为的严肃查处,一定要像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绝不姑息迁就,越是领导干部违反制度的,越要依纪依法从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制度兑现、落实、执行到位。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是反腐之本
[主持人]:新时期要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就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和制度的创新,进一步做好治本抓源的工作,您觉得治理之本、要抓的源头是什么?
[闫群力]:从源头抓起也好,治本也好,从中央的文件、领导的讲话中,中纪委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也好,都能体现出来,而且从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以来,陆陆续续已经非常明确,方针也非常明确,政策也非常清楚。但是最关键是要把握什么问题呢?
[闫群力]:具体的应该把握这样一个内容: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提出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我个人认为,这就说到了问题的根源上,而且从解决治本的问题也好,源头抓起也好,要从这方面思考,要做文章,要做好文章,这是一篇大文章,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做好的文章,而且需要全党全社会,特别是有志于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学者、专家、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研究,如何把我们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建成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这确实是一个重大命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反腐倡廉建设也好,党的建设也好,我认为也就解决好了。
反腐倡廉下一步重点是对一把手的监督
[主持人]:我们再看一个网友问题。有一个网友问到,展望2010年的反腐倡廉工作,今年的反腐倡廉工作的着力点是什么?另外,这位网友特别想请您谈一谈,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2010年有哪些看点?
[闫群力]: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当中和贺国强书记的工作报告当中,以及五次全会的公报当中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大家看看文件、领导讲话和工作报告就一目了然了。再多说也没必要,谁也操作不了那个方面的规定,有重点部位、关键岗位、重点环节,哪些部门应该重点突破,在哪些地方要着重做好突破。这都强调得很多,说得非常明确。我想大家还是原汁原味地翻翻文件,学学公报,看一看讲话,完全可以理解。
[闫群力]:但是我个人感觉到,今年也好,以后也好,最重要的是如何监督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论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还是法律法规的出台,我认为这还是最关键的。因为现在权力制约也好,权力制衡也好,权力监督也好,最关键的是监督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各级一把手)。现在我们说是要逐渐实现法治国家,但是有很多从工作部署上、工作促进上、工作开展上,实际上往往无形当中促进了人治,强调了个人的力量,强调了个人的权威。有的时候和我们强调要逐渐实现法治国家好象又不是太合拍。但是有很多工作的灌输当中,你不强调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要性,往往又贯彻不下去,落实不了,而且工作又比较被动。这里面的事例也好、案例也好,就很多了。所以最关键的,我个人认为,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如何研究监督主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因为这个人、权、物各个方面他集一身,特别是地方领导的全了至关重要。
[闫群力]:如何监督他、制约他、制衡他?探索了多少年、研究了多少年,但是现在还没有真正地从实际当中找到“灵丹妙药”,药到病除,这要从实际出发,逐渐地来,不可能一下子到位、一下子解决。网友也好,群众也好,同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是一致的,恨不得一下子把腐败分子通通抓光,把腐败现象彻底扫除,净化我们的社会、净化我们的环境,这个愿望、心情是好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客观地分析、全面地分析,古今中外地看,有的时候这些问题还是逐渐在减少、降低,通过我们的工作,逐渐地消除,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马上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闫老师做客人民网,和网友们探讨这样一个话题。
[主持人]:正如我们的网友在留言中谈到的,2010年新年伊始,中纪委召开了十七届五次全会,为进一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吹响了号角、擂响了战鼓,让民众看到了党和国家惩治贪污腐败的信心和决心。也正如刚才闫老师一直强调的,在不断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当中,反腐倡廉工作在2010年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主持人]:再次感谢闫老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