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好马”也要配“缰绳”
来源: 发布时间:2010-02-01 08:22

俄罗斯诗人克雷洛夫曾讲述过一个《马和骑师》的故事:
   一个骑师,训练出了一匹十分驯服的好马。他想,给这样的好马配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骑马外出,就把缰绳解掉了。马儿由于没有束缚,就越发胆大了,愈来愈快地飞驰着,骑师毫无办法控制,自己也从马背上摔下,马儿继续一阵旋风似地向前冲,最终冲下深深的山谷,摔了个粉身碎骨。 
    故事中的“骑师”因给“好马”解掉缰绳而致“身摔”、“马亡”的惨痛教训发人深思!联系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从党的“宝马良驹”到“脱缰野马”而“身陷囹圄”的真实写照,克雷洛夫的告诫给我们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党员干部要强化自律意识带来很好的启示。
   “好马”要配“缰绳”,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好马”身缚缰绳,往往使其感到不舒服、不自在,甚至感到束手束脚,而一旦解掉缰绳,即使是“好马”也难以感受到没有缰绳约束所带来的潜在危险,而放纵野性,膨胀欲望,最终摔下“骑师”,落得“亡马”的结局。因此,对于我们各级党组织来说,一定要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来规范、约束领导干部的行为。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制度更是一种保护,这些类似“身缚缰绳”的法律、纪律、制度和规定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它是我们党员抵御诱惑、防止腐败的“生命线”,正因为有了这条看似无情的“生命线”,才从根本上保护了我们的党员干部。认识到这点,党员干部要做到“心中有缰绳”,自觉用制度和规定来规范、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得以在“千里之行”中健康成长,更好地用组织赋予的平台以及自己的才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
   “骑师”要常用“缰绳”,切实加强监督。故事中,正是“骑师”出于对“好马”的过度信任和关爱而解掉马的缰绳,最终导致“好马”亡身的结局。联系到我党反腐败实际,“骑师”就如各级党组织,“好马”就如党的优秀干部,用“缰绳”就如同常监督。就是最好的马,我们也要用缰绳来监督他们、提醒他们,当马儿稍偏方向时,我们拉一拉,使他们很快走入正道;当马儿得意飞奔时,我们拉一拉,使他们不急于冒进;当前面是悬崖时,我们拉一拉,使他们能认识错误及时回头。所以,监督其实是一种爱护,作为“骑师”只有用好自己手中的缰绳,才能避免重蹈“骑师”身摔、“好马”坠崖的覆辙。
   “好马”要守“缰绳”,党员干部要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要使“好马”守住“缰绳”,除“骑师”要做到不随意拿掉“缰绳”,并对“好马”佩戴“缰绳”的可靠性经常监督检查外,“好马”自己也要不断强化自律意识、自觉接受监督。惟有如此,“好马”才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好马”亡身的事故中汲取教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纪律观念,模范执行制度、规定,自觉做到“好马路上行,缰绳心中留”。无论是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心中要始终装着法律和纪律,做到“身上无缰绳,心中守缰绳”。(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石伟东)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