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反映,在向某县政府“网上信箱”反映问题后,得到的是一句“正在办理”的简单答复,或诸如此类的“已责成某部门办理”、“有待进一步处理”等等。至于哪个部门办理、怎么办理、何时办结,皆未提供。有网民评价,这样简单的答复,有“糊弄老百姓”之嫌。
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借助网络开设“网上信箱”,将其作为与群众沟通联系、听取社情民意、接受投诉举报的新渠道,受到群众欢迎。但是,建立“网上信箱”,开通民意渠道只是工作的开始,最终目的是要真正采纳民意,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这就要求政府有关部门不仅要及时受理群众“信件”反映的问题,而且要及时将办理结果向群众反馈。
群众向政府反映问题,是基于对政府的信任,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难题,当他们发出“信件”时,都在盼着能收到问题已解决的“回信”。怎么“回信”、“回信”的内容如何,体现了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人员是否真正把群众的问题放在心上,是否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是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类似“正在办理中”这样的答复,看上去似乎有所为,但为什么不能详细向群众说明哪个部门在办理、怎么办理的、办理进度如何、何时办结呢?
要认真做好“回信”,就要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端正工作态度,耐心细致工作的基础上,完善民意诉求受理机制。建立“信件”经办人责任制,由经办人及时对“信件”进行梳理归纳,转交有关部门处理;建立跟踪监督制,采取对“信件”建立办理进度台账等方式,跟踪办理进度,督促尽快办结,实行限期办结;建立反馈制,将办理部门、办理进度、办结情况等及时、清楚地向群众反馈;建立回访制,征求群众对问题办理情况的意见,以群众满意为衡量标准。(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曹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