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地党政部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干部下基层活动,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近日,听一位机关干部说:“干部下基层要弄清基层情况,必须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笔者不禁赞叹。
干部下基层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曾经指出:调查研究,“没有满腔的热情,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近年来,在我们的身边涌现出了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宋鱼水、张云泉等一大批虚心向群众学习,下基层甘当“小学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人格丰碑。
而如今,有些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却不甘心作群众的“小学生”。有的大摆“官架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喜欢在群众面前打“官腔”;有的自以为是,在下级和群众面前指手画脚,居高临下;有的作风漂浮,不能扑下身子真心实意地倾听群众呼声,即便是下去了,也是蜻蜓点水,搞形式主义;更有甚者,下基层吃拿卡要、作威作福。这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败坏了党风政风,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值得高度警惕。
干部下基层怎样甘当群众的“小学生”?笔者以为至少有二:首先,要对群众满腔热情,视群众为“衣食父母”,真情交往,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虚心向群众学习。要扑下身子,到百姓中间去,与群众多交流,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干部下基层能不能坚持甘当“小学生”,不仅关系到各项工作能不能落到实处,而且也是检验一个干部是不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执政理念的“试金石”。希望各级党员干部在深入基层调研、检查工作的时候都能够甘当群众的“小学生”。 (中国廉政网——中国纪检监察报 韩春华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