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前“拍脑袋”,决策时“拍胸脯 ”,出了问题“拍屁股”走人,这样的决策被称为“三拍”决策,这样的干部被称为“三拍干部”。
决策科学民主理性,是国家之福气;决策失误,是最大的腐败,贻害无穷。2002年,《人民日报》以《决策为何连连失误》为题,披露了原安徽省阜阳市市委书记王怀忠,投入巨资修建“国际机场”等政绩工程,使阜阳财政欠债20多亿元,拍脑门决策遗毒,可谓触目惊心。
科学民主决策,是治理“三拍”决策的灵丹妙药。温家宝总理会见政协经济界委员时反复强调,“实行科学民主决策,是我们(政府)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越是困难,越需要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才能找出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良策。“半部论语治天下”,说的是北宋贤相赵普的故事,为历代人称道。但是现代社会,事务复杂,矛盾众多,利益纠结,专业细密,执政党和政府的决策、尤其是重大决策,必须咨询专家,向社会公示,进行社会听证,倾听方方面面的声音,照顾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决策之难,最难在于兼顾民主和效率。从全球范围看,决策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合议制(或称委员会制)和首长制,通俗的说,也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和“首长一人拍板”。前者可以广泛地发扬民主,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但容易导致议而不决,久拖不决;后者可以提高执行效率,但容易滋生权力专断,更容易出现决策错误。
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之上的集中决策,被称为“中国式民主”。这种决策方式,结合“合议制”和“首长制”的优势,可以正确集中各方意见,协调不同利益,集体行使权力,迅速科学地做出对策。在我们及时正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中国式民主”的优势得到充分证明。而不少西方发达国家在危机中,没有及时做出反应,在争执中、在辩论中错过了时机,有的国家经济至今仍在下滑。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主张、注重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胡锦涛总书记曾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温家宝总理连续两年两会前都通过网络,征求网民的意见和建议。2009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问题,多次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只有让公民广泛参与,最大程度的倾听专家和社会各层面意见,政府决策才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人民愿望,更加得到群众支持;增加决策的科学性,造福于民;也才能消除政府与群众的疏离感,增强认同感,提高信任度。
眼下,当务之急,要把科学民主决策上升为一种制度,从机制上、从制度上,从法制上,彻底消除“三拍”决策产生的土壤。(人民网 何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