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很喜欢听冯巩和牛群说的相声《领导冒号》,每每听都会开怀大笑,那些领导们巧立名目花公款,搞不正之风,很是幽默。但今天看到《安徽霍山住建局被指公费游花20万称是参观学习》的报道,感觉就是相声《领导冒号》的现实版,不过不是公款吃喝,而是公款旅游,但却怎么也笑不起来。最近曝光的关于公款旅游的报道很多,例如9月9日中国新闻网《河南许昌总工会21人公款旅游 以帮扶款冲抵旅游费》、7月15日《江西丰城不顾洪灾公款旅游 局长受“处理”成书记》等等,在党纪国法面前,为什么这么多的单位顶风违纪公款旅游呢?而且在以前报道的很多关于公款旅游、公款消费而受处理的单位、人员面前,还屡禁不止前赴后继呢?
看了这些报道,我心中有两怕,一是怕公款旅游在这些地方不只是个别事件,而是普遍存在的;二是怕这普遍存在的不正之风,像“皇帝的新衣”,但没有人把这层窗户纸戳破。仔细分析,这些单位的领导明明知道公款旅游是违纪,事件一旦曝光,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但还要组织大家去,说明在这些地方,人们都心照不宣,没拿公款旅游这种违纪当回事,不会影响自己的仕途,反而会给自己在属下的心里带来威望和好名声。他们一定认为,一是没有把公家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据为私有,不存在贪污的问题;二是组织大家旅游,给他们带来福利,人们都会支持,没有人反对,不会泄露;三是在本地有很多单位都公款旅游,在这里是普遍现象,是见怪不怪的事,从没有出过事;四是可以找很多借口,打着很多旗号,公款旅游是可以蒙混过关的。综上几个原因,才导致一些地方的一些部门大胆妄为,顶风违纪,更有甚者是在抗洪的危机时刻,不顾百姓生死,而成批结队去游山玩水。
还拿安徽霍山住建局的例子来说吧,上班时间,即使去“学习世博会的建筑、规划和布局”,也没有必要近200人都去,因为一个县级的住建局最多也就200人,不可能都是搞“建筑、规划和布局专业”的。类似这种谎言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只要有个孩子喊一声,就会被揭穿,而现实中缺少的就是揭穿“皇帝的新衣”的这一声!
更可怕的事类似公款旅游这样的公款消费还有多少冠冕堂皇的穿着“皇帝的新衣”?!(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网友:老兵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