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别忘了我们是“父母官”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4-25 09:09

“父母官”在古代就已经广为流传。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官员才能让百姓称为“父母官”呢?有人认为:为百姓着想、为百姓谋福利就是父母官;还有人认为,让百姓富裕起来就是父母官等等的说法。但是我认为,要想成为父母官,必须做到:利国利民、为民舍己。就像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方可称为“父母官”吧。
      在古代,我国的那些忠臣才算得上是真真正正的父母官,他们都以百姓为中心,把百姓放在心上。例如:北宋时期的包拯。他的铁面无私在当代可是鼎鼎有名的。通过“七斗王逹”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了铲除王逹这个朝廷宠信的大贪官,曾经七次上书朝廷罢免王逹,还百姓一个安危。还有唐代的狄仁杰。他为官,正如老子所说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那样,为了拯救无辜,他敢违背皇上的旨意,始终为民所想,以民为忧等等方可称之为真正的“父母官”。但是,还有一些人,例如:明代的严嵩、清朝的王刚、李鸿章等官员,这些只为自己利益,不求国家兴亡、百姓安危的官员,又怎能成为人民口中“父母官”呢?
      如今,在我们这个稳定发展的国家里,腐败问题依然沿着古代的路线继续蔓延。虽然说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反腐败的规定。但是,一旦党员干部置之不理,就算它再严厉,那也会成为一种摆设,毫无意义。例如:原郑州市副市长王庆海涉嫌贪污受贿被判无期;湖南省郴州市原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曾锦春涉嫌贪污被判死刑等等案例,就是在国家提出《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廉政准则》等具有权威性的反腐规定实施以后发生的。为什么国家的反腐规定还是无法“金箍”住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呢?而且形式还越来越严峻。笔者认为,很多官员都是抱着试试的态度,以一种好奇的心理,尝试自己从未接触的事物,在一念之差造就了失职、渎职的结果,甚至丢掉了性命。只要心存这种观念,再多的规定都会成为党员干部眼中的“如云”。
      我们应如何让党员干部视法如咒、见利思义呢?笔者认为,一是加强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形式的媒体,进行解析式的宣传最新动态的腐败事件。二是强化监督制度。在党内监督的基础上,把监督权深入到群众当中,制定出相关规定,发到群众手中,并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群众敢监督、敢举报。
      总而言之,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国家都无法摆脱和彻底消除腐败问题。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就不可能避免部分官员为利失义的行为。在加强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观念之时,还要让党员干部认识到:求功,要求百世功;求利,要求千秋利;求名,要求万代名的思想。因为,不能让部分官员把人民赋予我们千百年来响亮的“父母官”一词从内心抹掉。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