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名称很特殊,想一想会让人受鼓舞,有一种面孔很朴素,看一眼心里很热乎,有这个名称的人一心为大家,有那种面孔的人为民谋幸福……”这是歌曲《人民公仆》里所唱的党政干部的光辉形象。
但是,当前却有部分党政干部,挂着“人民公仆”的名,干着完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背道而驰的事情。不仅寒了百姓的心,也冷了党群、干群关系。
前不久媒体曝出,在人口只有40多万的黑龙江省庆安县,自6月底以来,两周之内,至少发生了三起以上暴力强迁事件,其中多人受重伤。不大的庆安县城,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在昆明,一拆迁户为保护房子,自制燃烧瓶与拆迁队对抗……
国家三令五申的“和谐拆迁”为什么这么难?人民公仆奉行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条,在强拆行为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当老百姓生活在恐慌之中或采取极端行为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人民政府的颜面已经荡然无存。
不光拆迁中存在置群众利益于不顾的现象,还有像贫困县建起的豪华办公楼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等等,都是没有把“群众利益至上”放在心上、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所致。计划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10年后资金花去七成,工程却没完成一半,群众频遭“被淹之苦”。作为人民公仆,如果总是置群众利益于不顾,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和虚假政绩,必然会遭到群众的唾骂,引起百姓的不满。
如果把老百姓真正放在心上,不计私利,把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儿上,百姓会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像新时期的楷模孔繁森、任长霞等,他们虽然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会永远活在老百姓的心中。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最后一粒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袄盖在单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真诚、朴实,让人敬佩。
如果把老百姓真正放在心上,考虑他们的困难,视他们为衣食父母,可能许多强拆行为就会避免,食品安全问题也不会如此突出,推进工作就不需要采取引起民愤的强行手段,老百姓自然会用他的真诚拥护、支持政府的工作。就像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所说的,“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这是至理名言。(由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