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水浒式反腐"争论表明反腐倡廉教育创新遇困境
来源: 发布时间:2011-08-04 07:08
提起山东省梁山县,人们就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梁山108条好汉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的壮举。近日,梁山县政府针对水浒文化的反腐内涵,进行深挖整理,提炼总结,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国内首个“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

“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建成的消息在媒体上公布后,引来众多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制造噱头、牵强附会,对廉政宣传教育只能起到负面作用;也有不少网友认为,这种做法是古为今用,增强了反腐倡廉工作的生动性,使广大党员干部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腐败的危险。

7月29日,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红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从实效性的视角看,‘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廉政教育形式的创新而非内容的创新。”

选材是否适当值得商榷

近年来,随着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断加大,不少地方利用当地特色文化,创建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教育基地。“但是,《水浒传》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其所反映的是当时历史的现实。我们不能说‘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起不到教育作用,但是我认为作用有限。”江苏省委党校廉政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张桂珍对记者说。

黄红平认为:“梁山县结合本地文化特色进行廉政教育的创新意识是值得褒奖的,落实中央‘大宣教’布局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姿态是主动的、积极的。”不过,他也同时表示,固然《水浒传》中有很多可以借为今用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文化传统资源,但其选材本身是否适当值得商榷。这是因为,尽管《水浒传》中的某些行为观念,如除暴安良、伸张正义、打抱不平和以身作则等,与当前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先进廉政理念有某些共通之处,但其时代背景及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与当前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最为令人担忧的是,可能会有人把《水浒传》中描绘的腐败与当前社会现实进行比照,从而产生“逆向意识投射”,会不利于当前的廉政建设。

开放“红楼”是前车之鉴 

廉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虽然不能期待任何单项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不能为一味追求廉政建设的绩效而糊里糊涂不加分辨地推进那些可能毫无实效,甚至会起到反面教育作用的‘反腐倡廉教育品牌’项目建设。”黄红平对记者说,10年前,福建厦门远华大案侦破后,当地有关部门为“将赖昌星等人的罪恶及众贪官的丑行公之于众”,希望起到警示、震慑和教育作用而开放“红楼”,但效果却适得其反,“红楼”成为众人仰慕的旅游景点而不得不被关闭。这个事例深刻地表明,良好的愿望和如愿以偿并不是一码事,倘若遇上歪嘴和尚将好经念歪,非但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弄不好的话,还会滑向良好愿望的反面,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张桂珍认为,“水浒特色”廉政教育基地的旅游资源开发意义大于反腐教育意义。

两位廉政专家表示,“水浒式反腐”事件的争论表明,当前中国反腐倡廉教育创新遇到困境。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廉政教育

“真正成功的廉政教育,在于它能扣住人心,深入灵魂,化为永久自觉的行动理念,而不是那些令人厌烦的道德说教,更不是使人看后即忘的走马观花。”黄红平认为,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提高廉政教育的实效,就必须从受教育者趋利避害的心理出发做文章,使其认识到腐败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而不敢以身试法,离开这个颠扑不破的基本规律是行不通的。

张桂珍表示,加强廉洁教育,反对腐败,最关键的是要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认真学习制度,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增强制度的执行力。

那么,对于一般干部和普通群众而言,什么样的廉政教育最为有效呢?黄红平说:“最为关键的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奉行廉洁生活,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才是对一般干部和普通群众最好的教育。” (检察日报)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