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日,温州瑞安市供电局车队队长姜松年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办公室的GPS在线监控系统,看看供电局系统的138辆车,是否行驶在既定的路线上。此外,该市交通公管所、公安局等5家试点单位,也每天通过GPS随时监控单位公车的停放、行驶轨迹。最新报道称,从8月起,瑞安市给全市1800辆公务车全部统一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9月1日《浙江日报》)
给公务车装上GPS,运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反腐效能、管住公车“私奔”,早非“新闻”了。在浙江全面铺开、风生水起的同时,南方的广东也在积极跟进:截止 8月31日,广州市已完成市区两级约1万辆公务车的GPS安装。尽管主管部门信誓旦旦,如获至宝,尽管不时有报道称成效如何如何,但老百姓却普遍存疑:假如用车的人是单位的“一把手”,就算GPS监控了,谁敢管、谁来罚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众周周知,但凡有权享用公车、配有专车的人,大多是单位的头头脑脑,普通工作人员如果不是偶因“工作需要”出差公干,平素是难以沾到公车的“光”的,更谈不上晚上和节假日开着公车去“潇洒走一回”了。有调查显示,当前公车使用普遍存在三个“三分之一”,即公用占三分之一,干部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
三个“三分之一”就有两个是公车私用,让人诧异,亟需治理。然而,再强大的技术手段,也不是反腐的万能手段。于防止公车“私奔”而言,比安装GPS、比公车贴标更管用的是盯紧那些大大小小的“一把手”们,用可操作性的制度去削减他们超标配车、违规用车的特权。如果“一把手”们循规蹈矩、严于律已,不用公车去省亲会友、观光旅游、婚丧嫁娶,下属又岂敢乱来?装GPS又有何用?
窃以为,在当前国情下,不论是贴铭牌,还是装GPS,利用高科技反腐,在技术上已无难题。但打蛇要找准尺寸,治理公车腐败这一疑难杂症必须让长期以来享受着公车好处的“一把手”们带头去“革”自己的命,去减少公车数量,去取消属于自己的“专座”。仅有GPS这个硬件,而没有“一把手”循规蹈矩的软件,惩处乏力,“GPS防腐”只会浪得虚名、技止此耳,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网友:高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