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雷锋同志殉职50周年。50年来,雷锋精神能历久弥新,就在于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让人们从他所做的好事中,触摸到他活的灵魂。这灵魂,展现着精神和道德的力量,感染了一个个平凡人“从我做起”,燃起一支蜡烛、点亮一缕光明,共同照耀道德的天空。
我们生活在一个火红的年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必须用“从我做起”凝聚强大的道德力量。不可否认,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精神道德领域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迷茫的现象。“自私、冷漠、围观”显现出道德缺失的危机;一些党员干部精神颓废、格调低下、以权谋私……这些虽不是社会的主流,却影响极坏,让人忧虑,也正因如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刻不容缓。
社会要发展,道德要前行。与其“举得很高,喊得很响”,不如“做在身边,细小而为”。郭明义,20年义务献血6万毫升,能挽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他的微博,粉丝超过600万,影响力超过耀眼的明星;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退休后钻山沟建林场,当了“一辈子的共产党员”……正是因为有这些优秀分子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我们民族的精神史诗才会那样浓墨重彩。如果每个公民都像他们一样,哪怕每天只做一件好事,那就每天都有“13亿的好人好事”,就会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道德洪流。
时代在前进,道德建设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随着社会分工的不同,不同的岗位提出了不同的道德要求。李素丽、阿里木、吴孟超、孔繁森等作为不同岗位的代表,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而“做”的形式也更为丰富,温暖的眼神、友好的话语、善意的微笑都可能成为道德的音符,谱写不同的乐章。如果每个人都把属于自己的“声部”唱得尽善尽美,道德建设就是一个全民族的“合唱”,定会越发和谐、激越、高亢。
“学习雷锋好榜样”。党员干部更要成为学习雷锋的“好样板”,当下最主要的是要把学习雷锋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动结合起来,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创业、廉洁自律、先人后己等道德理念,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不做“围观者”,争做“先行军”,在构建思想道德大厦的“工程”中,做一名勤勤恳恳的“搬砖人”。(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