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面对雷锋,多些行动少些质疑
来源: 发布时间:2012-03-14 02:01

当这个社会又一次提倡大家学雷锋的时候,网上却冒出了一些质疑雷锋的声音,质疑者揪住雷锋一生拍了300多张照片、赶时髦爱打扮、买过皮夹克和手表等问题不放,用尽网络常用的嘲讽挖苦之语对雷锋进行否定。
      他的螺丝钉精神被解构成“奴性”,他的助人为乐被颠覆成“作秀”,他时常被拿出来做榜样宣传的行为被戏称为“一块砖任党搬”。
      这个现象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于是雷锋精神便显得不那么严肃。当一切都可以“娱乐至死”的时候,所有不够严肃的事都可以拿来消遣戏谑--不少人沉溺于消解权威,甚至在这种沉溺中来获得内心所谓挑战规则、挑战权威、挑战偶像的某种心理满足。
      可这种挑战后的所谓满足能带来什么呢?恐怕就只是也只能是满足而已。追求个体的满足本无可厚非,但其根源却是对雷锋以及他所代表的时代精神的质疑,令人齿冷。
      讨论这些质疑,我们首先的搞清楚一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很多人常常喜欢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昨日的往事,在这样的标准尺度上,我们所能获得的恐怕只有一个答案--一切都不复存在,不再合理。
      也就是在这些质疑声中,雷锋从一个高大全的形象渐渐被解构成一个普通人,质疑声越多,我们看到的真实雷锋也越多。被解构的雷锋有着他那个年龄段里年轻人都具备的素质:他很上进也很好面子、他乐于助人也享受生活,他艰苦朴素也如普通年轻人般爱美。
      当下这个时代之所以学雷锋,最基本的点还是他所代表的雷锋精神,这种精神,是经过五千年的传统美德沉淀而来的:爱美、有爱情、有理想、有信仰。雷锋不是神,但雷锋精神却是一个美好的存在,质疑可以,但以偏概全就不那么善意了。
      然后我们谈谈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核心是“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相信那些本着打倒一切的人在面对这两个价值观的时候都会承认这本事也是他的追求,那么为何非要选择一味的去质疑,而不是试着抛弃成见来践行这些优良的品质呢?
      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螺丝钉精神”一直是人们工作中的追求,他对待同志如春日般温暖,这么多年想到雷锋,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乐于助人”。在这个形象中的雷锋代表着中国最为传统朴素的道德观、价值观--助人为乐、敬业爱岗这两点足以成为中国文化中的“固有价值”。而如今,我们不仅没有守护好自己民族的固有价值,反而乐衷于互联网上对美德的消遣与颠覆,这实在令人感到痛心。
      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我们看到社会的道德观在渐渐衰退,饱经挫伤的良知造成了诸多的不幸与哀恸--作为一个普通人尚能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一点力量,而如今我们这些已经走进新时代的人们却时常做出冷漠的选择。这不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炎黄子孙应该接受的现状,相信大多数人都渴望改变这种道德衰退的窘境,这恐怕也是我们在这个时代重提雷锋精神的根本原因之一。
      中国的经济已经飞速发展,社会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诸多思潮的涌动、物质的诱惑、功利的心态,弘扬雷锋精神是在构建文明社会、重塑道德规范。学习雷锋其实也没有多难,只是希望老人摔倒了有人扶一下、小孩倒在街上有人赶紧抱去医院、社会上不要有那么的欺骗、做人还是做事都脚踏实地的去做,能做到这些,在笔者看来,远比去质疑一切、怀疑一切甚至打倒一切更有现实的意义。
      原因很简单,说改变不了什么,做才能改变。这个社会所有的一切进步和改变来自于你我个体的自觉、自愿的行为,而不是指责别人的不作为。
      请记住: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人如此,对于一个国家还是如此--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你自己、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对整个人类文明,都是一件好事。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