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不再是“铁饭碗”。两个多月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召回”1231名“懒官”,其中,165人被转岗或免职,9人被辞退或解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召回”管理的干部总数是近5年来全州调整不合格干部的总和。什么样的干部会被“召回”?“召回”后又如何“维修”?记者进行了实地调研。(1月14日 人民网)
郭玉海坦言:“汽车有瑕疵,都要被召回,人亦如此。如果不管不顾,耽误的是党的事业。”而关于什么样的干部会被“召回”,《兴仁县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办法》提出了12种需要被“召回”的情形,虽然还有很多有争议的地方,但是其中也有很多刚性要求很好操作,譬如“连续旷工超过7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15天的”“工作被省、州、县‘一票否决’的”等。由此可见,“召回”政策不仅具有与时俱进的改革意义,还具有可行性,在考核领导干部日常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鞭笞作用,大大提高了领导干部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实现了一些懒政官员向勤政官员的转变。
关于“维修”,新闻中指出“召回”不是一棍子打死,经培训合格后仍能回归原岗。这在不违背《公务员法》等法律条款对公务员队伍稳定性的规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给领导干部们从新施加了工作压力和动力,给他们一定的危机意识,并给犯错误的同志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通过集中培训、艰苦岗位磨练,最大程度让“犯错误”的公务员回炉淬火后真正实现“人岗相适”。但考察后仍不合格的,将按程序免职、降职。这也样的培训考察程度也体现了“召回”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给公务员工作带来保障、提升热情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快捷的消灭“懒政”现象,让领导干部们重新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来。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公务员报考热充分说明了老百姓和应届毕业生对公务员职业的向往,这种向往的最大因素则是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铁饭碗”。如今干部“召回”制度的实施逐渐打破了公务员可以干一辈子的神话,让领导干部们也开始有了危机意识,“召回”制度的引入,就像一把利剑悬头顶,让自己不敢懒惰、不敢不干。虽然不会被突然“炒鱿鱼”,但是混日子、矿工等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则是万万不可再有了。被“召回”改造的干部也要充分反省和认识自己的错误,及时对自己的失职和懒政进行纠正,才能重新回归,继续为人民服务,成为勤政标兵。
面对社会上的热议,笔者认为,“召回”政策的实施还能拉近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距离,政策实施后,领导干部就和普通群众一样,没有“终身制”、没有“铁饭碗”,有的只是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并且提高了工作热情之后的领导干部也会受到群众更多的认可和好评,“维修”好干部,摆脱“懒政”。(陕西传媒网 湖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