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讨原本是因为生活难以为继,通过这种方式维持基本的温饱,但自从“乞丐职业化”后,乞讨却成为一些人发家致富的手段。上访本来是给群众提供一种反映问题渠道,维护其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现在却有一些人将其职业化,成为获取报酬的一种方式。
6月15日,有20多人在山东省潍坊市中院门前举标语、打横幅、喊口号,吸引大量群众围观,造成交通混乱。警方初步查明,这起事件中,存在一个所谓的“访民声援团”,他们长期接受策划组织,分赴各地声援案件,并在网上跟进“炒作”,扩大影响。警方通报,该起事件策划者、组织指挥者翟岩民因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被刑拘。
乞丐和上访者一般都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博得社会的同情。可职业化的乞丐却以欺骗的方式挥霍他人的同情心,撕裂着这个社会的信任度;职业上访者也打着维权的幌子,破坏公共秩序,妨害其他公民的权益。职业乞丐嘲笑警察收入低,没资格管他,职业闹访者一边攻击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一边竟然不清楚为什么。调查称,这些“访民”非真正访民,多数基本每次参加都为获得报酬,他们也并不关心出钱者的真正利益和动机。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攀附在权力之上的职业掮客。权力掮客的能量究竟有多大?丁书苗一案中,多家央企向这名仅有小学学历的女民营企业家行贿:操纵中标57个项目,“吸金”20多亿,银行账户就达131个。财政部企业司综合处原处长陈柱兵,利用手中掌握的专项资金划拨审批权,10年间大肆受贿2000多万元,这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他单独收受的,其他都是通过职业掮客收受的。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人还经常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所谓“办不成事不收钱”。侮辱了“职业”,又来侮辱“职业道德”。这是哪门子职业化?这是典型的“伪职业”,真害人!与危害甚众的传销甚至一些黑恶势力有什么区别?对这些社会寄生虫难道不该严厉打击吗?
这些伪职业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伴生品,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与政府管理方式的不足都有关系,但是其频频出现,则是法治不彰的缩影。就在潍坊闹访事件中,牵线搭桥的刘建军非常显眼,因为他是北京康普律师事务所律师。供述中刘建军还满口“公共事务”,作为律师你不知道越是公共事务越要依法而行吗?借声援“冤案”、制造舆论以期影响司法,甚至通过境外网站试图制造国际影响,抹黑党和政府形象,这是一个律师该做的事情吗?
清除种种伪职业,司法机关的人首先应该行动起来,一面依法严厉打击这种新型违法犯罪行为,一面借此教育更多不明就里被人利用的群众,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信仰法治的新风。(中国纪检监察报 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