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全国两会恰逢惊蛰前后,乍暖还寒时节里,春的气息渐近渐浓。在万众期待的目光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一幅崭新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3月5日上午11时许,人民大会堂前,记者举着相机和录音笔,快步迎上从会场中走出的代表委员们,第一时间感受到的是他们溢于言表的兴奋和激动。
“我是来自于基层的代表,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特别关注,听了总理的报告,对农村发展有了更大信心”“从现场热烈的掌声可以听出,这里有很多民生关切话题,释放出的是最强烈的信心和信号”“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份责任书,也是一份任务单,2019年工作任务列得清清楚楚、说得实实在在、讲得振奋人心”……采访过程中,代表委员们提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信心。
这份信心,源于一年又一年以心换心、兑现承诺的具体实践。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过去一年工作进展的梳理回顾,不仅是展现干了什么、干得如何的“成绩单”,也是言出必践、接受检验的“对账单”。
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了解到: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86万,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左右的较低水平……这一系列数据,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验证,“老家的村子脱贫出列了”“填报房租钱、赡养费就能抵扣个税了”“原来每月100多元的手机资费降到了几十元”,这样的感慨大家在过去一年听到很多,也感受很深,一点一滴汇聚成信心的源泉。
这份信心,源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忘初心、贴心走心的规划部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始终的一条主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做了好几组“加减法”,如政府开支“减法”与民生保障“加法”、政府权力“减法”与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加法”、企业税费“减法”与市场活力“加法”等,极大提振了社会各界的信心。
正如一位企业界代表所言,增值税大幅下降让企业轻装上阵,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这次报告信息量大,讲实干、接地气、聚民心、鼓干劲,大家非常兴奋,特别提气!”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既需要坚定执着的信心和信念,也考验着落细落实的耐心和恒心。一张蓝图绘到底,认准目标接力干,才是拥抱春天的最好姿态。(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