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也可以影视化改编吗?最近刚刚收官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交出了肯定的回答。“这剧对我的眼睛很友好!”“简直是阿勒泰宣传片”……从弹幕和留言的好评里,还有阿勒泰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火热中,都能看出这部剧的受欢迎程度。
镜头下的阿勒泰,无疑是美的,是诗意的。被雪山环抱的广袤草原、牛羊成群牧歌声声的悠然生活……出色的视听元素,是本剧给观众带来的最直观也是最深远的冲击。除了诗意的镜头语言,还有诗意的人生哲学。借不同角色之口表达的生活态度,与辽阔的草原美景一道,“形散神不散”,温暖着观众的心灵。
阿勒泰同样也是生活化的,充满烟火气的。《我的阿勒泰》对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进行了创新的影视化改编,既延续了原作者娓娓道来、轻松幽默的风格,也通过糅合不同作品中的设定、细节,让观众融入到草原多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发强烈的共鸣。
当然,阿勒泰并非悬浮的乌托邦,《我的阿勒泰》也同样没有浮于表面的美。猎人“喜欢的生活一点点消失”;父母偏好传统的游牧生活,下一代却更想考学、去县城……《我的阿勒泰》也在试图探讨深层次的现实问题,虽然剧中对于深层次矛盾的推进和解决,有的稍显轻易,但总体而言仍然瑕不掩瑜。
最能动人心、让人有感的,莫过于真实、真诚地探讨真问题,这也是本剧的底色。用脚丈量大地,用心感悟世界,这或许就是《我的阿勒泰》以及原作者李娟能火出圈的终极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