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各项工作落实的最前沿,工作涉及面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
在很大程度上,基层“不堪重负”正是权责不清、清单不明造成的结果。例如,有的频频向基层“甩包袱”;有的为追求表面政绩、形象工程,脱离基层实际定决策,任务加量,给基层平添负担;有的不注重统筹,让基层干部陷于“超负荷运转”的泥淖。可见,为基层减负必须从厘清“权”“责”做起,从“减事”开始。
“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关键是要厘清职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才能实现“治而不乱”,才能真正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治理优化。通过列出务实合理的权责清单,有效减轻基层“担子”,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降压赋能,基层干部才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减事”去存量容易,“正风”遏增量却难。从现实情况看,个别单位务虚事务“反复发作”、变异翻新、花样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担当精神弱化、实干作风欠缺、政绩导向错位,习惯和依赖形式主义抓工作、树形象,陷入了事事压给基层的工作套路和固有模式。只有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实现作风的根本转变,才能真正为基层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