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又黑又臭,水面上不时泛起灰黑色的泡沫。跟随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媒体记者在湖北武汉黄陂区滠口街道的老泵站河看到此番情景。居民反映“每到下雨之前,河水就会更臭”。督察组发现,水体长期黑臭问题,当地既不如实公示,也未开展有效治理,有关部门也未督促整改。
前不久,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连续通报多件典型案例。督察暴露问题、敲响警钟,明确要求、压实责任,再次证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得好、用得好,是推动地方和相关部门落实生态环保责任的硬招实招。
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奔着问题去、奔着责任去,紧紧盯住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形成了深入调查、剑指问题、敢动真格的鲜明特色。近年来,在督察推动下,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破坏、陕西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青海木里矿区非法开采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一批违法违规项目被叫停,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得到实施,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从实践探索看,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咬住问题不放松,推动一些地方解决多年积累的生态“顽疾”、环保“欠账”,就能坚定各方信心,形成守护生态环境的更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