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媒体调查发现,个别地方一年公务接待超300批次。频繁的接待占据了基层干部不少时间精力。为了获得好评,或得到项目和资金,地方搞层层陪同,想方设法留人吃饭,赠送礼物。由此产生的接待费缺口,往往采取一些违规方式报销填补。
验收不能成“宴收”。规范公务接待,持续推动转作风、树新风,应该坚持非必要不产生公务接待费用,非必要不提高公务接待标准。有关单位要合理限定公务接待经费预算总额,加大公开透明力度,避免财政资金浪费。当前,一些地方开发了“公务餐”数字化应用,实现公务用餐制度执行动态监测,提升了监督效率。今后还需筑牢防线,加强双向检查,对公务接待隐形变异问题,发现一起、惩处一起。
为基层松绑减负,多出实招,方可收获成效。靠制度发力、靠上下联动、靠久久为功,让公务接待持续“瘦身”,基层干部就有更多精力为民办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