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太贵,买不起,不去了”“再也不从你们平台买机票了,竟然这么贵”……春运期间,部分消费者在一些售票APP评论区留言“喊贵”,期望以此来影响算法推送,降低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引发热议。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出行、餐饮平台热衷于对用户消费偏好、使用黏性等进行画像,并据此对相同商品进行差异化定价,“精准”套路消费者,对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这种暗箱操作,长期来看必会导致信任流失、口碑下降。
进一步推动算法公开透明、规范算法应用生态,已成为网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用户的普遍期待。近期发布的《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主要运行机制等。这是及时纠偏、防微杜渐之举,有助于净化网络风气,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主动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做好同公众的解释沟通工作,及时驱散信息迷雾,是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对平台企业而言,算法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也是重要的商业秘密所在。哪些数据和算法可以公开,能公开到什么程度,应该以何种方式公开,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厘清。不过,优化检索、排序、推送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推动算法更加人性化,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推进算法公开常态化,更好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符合社会整体利益,也可以促使企业通过不断完善规则实现长远发展,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