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往往可以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文字呈现出来。在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万里果园里,矗立着一座9.9米高的“干字碑”。这座碑,是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带领村民立起来的。他生前带领乡亲们苦干实干30多年,把一个吃粮靠救济的穷山沟建设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这座“干字碑”既是一块立志碑,更是一块警示碑,给人们以启迪和激励。
邓小平同志曾铿锵有力地说:“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短短几十年时间,从铁钉、火柴都要进口的中国,变成了上天入海的中国;靠算盘计数的中国,变成了电子支付的中国……这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目标奋进中,我们更要把“干”字立在心中,以“干”作为凌云之笔,在中国大地书写更加壮丽的华章。
在新疆,种植哈密瓜的瓜农高手,往往会在下种时也埋下一点苦巴豆,因为从苦巴豆里长出来的哈密瓜才格外甜。人生往往也是如此,没有哪一个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尤其是在改变生存环境、为民造福的历程中,更要付出成倍的汗水和艰辛。在贵州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挥洒30余年时光,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恒心,最终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底改变了祖祖辈辈缺水的命运,让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共产党人勤不言苦、行不畏难,是因为懂得“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奋斗哲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党员干部要自觉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以奋斗为荣,以苦干为要,锚定为民造福的目标,留下有口皆碑的实绩。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尤其需要发扬“实”的作风,宣传“实”的模范。只有牢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不采华名、不兴伪事,才能履职尽责、不辱使命。焦裕禄靠实干,躬身治理兰考的“三害”,“遂了平生意”;毛丰美靠实干,重塑了大梨树村的山水,树立起令人敬仰的丰碑……党员干部就要有这样的实干精神,增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升华“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强化“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坚持“干好有用的事,少做无用功”的理念,以实干造福于民。
“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干事创业最重要、最管用的“法”,就是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庄子》中的庖丁解牛,为何“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关键就在于掌握了牛的肌理,沿着牛体内的空隙走刀,所以才能“游刃有余”。干事创业远比“庖丁解牛”难度大、情况复杂,更需要我们尊重规律。对规律怀有敬畏之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避免盲目蛮干、急功近利;认识规律,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用“解剖麻雀”的办法把规律弄明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按规律办事,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只要我们不负春光、奋楫而上,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激扬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谱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