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夏天开始,浙江省瑞安市政坛卷起了一股惊心动魄“反腐风云”。被这股“风云”卷倒的干部有:包括瑞安党政“一把手”在内的县处级干部9人,乡科级干部19人,其他党员干部53 人。
案情之奇特,涉案人员之众多,使瑞安反腐败斗争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热点。而恰在此前上任并揭开瑞安串案“盖子”的瑞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陈逸峰,也迅速成为国人刮目的“风云人物”。
在采访中,笔者深深地为陈逸峰那刚直的禀性、忘我的斗志, 以及在各种压力面前所表现出的凛然正气所折服。的确,在我们这个伟大而又平凡的时代里,在腐败与反腐败的激烈斗争中,我们党需要忠诚的卫士,人民也渴盼着真正勇士的出现。而笔者眼里的陈逸峰,正是这样一位人格冰清的反腐勇士,一位刚正不阿、疾恶如仇、有勇有谋、敢爱敢恨的“铁面”人物!
一、瑞安来了一个“认真的人"
曾被评为中国明星县市并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市的瑞安,不仅是个经济强市,也是个人文芸萃之地,历代瑞安出了300多名进士,素有“瑞安出才子”之誉。同时,境内风景名胜甚多,尤其是近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一篇《绿》,使得瑞安仙岩梅雨潭成为名扬中外的一大景区。
初到瑞安的陈逸峰没有来得及去欣赏一番“梅雨潭的绿”,他拿出大量的时间悄悄地走访调查。在走访中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一个名叫“阿太”的人物。“阿太”真名陈仕松,40多岁,曾做过巫师。在给公安机关做了一段时间“线人”后,转而向反腐败的重要机关——纪委提供案件“线索”,最后干脆“单干”,挟“阴私”而令“诸侯”:一些屁股不干净的领导干部,很快都成了他的胯下之徒,从镇长、书记、局长到市领导,都显得很乖、很听话。于是,“阿太”介入瑞安组织人事工作,甚至被有的人称为“地下组织部长”。
陈逸峰感到吃惊:一个地痞流氓似的小人,竟然成为瑞安政界的一个“核心”人物,可见瑞安这个地方腐败现象已蔓延到何其严重的地步!
供陈逸峰思考的时间并不多。他不能忘记温州市纪委领导临行前对他的叮嘱,他不能愧对118万瑞安百姓。
其实,在6月2日上任的第一天,当一堆行李扔在房间里尚未收拾时,他就已经奔赴办案工作第一线。
近段时间,瑞安市纪委的办案人员已经分别对瑞安市长途汽车运输公司党总支书记兼经理黄某(副局级)和阁巷镇党委书记余某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了初查,由于种种原因,一时还下不了决心。
陈逸峰在办案现场听取了瑞安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王育伦和市纪委副书记虞希鹏以及有关办案人员的工作汇报后,认为这两起案件线索比较明确,成案率高,于是他撑开一页坚硬的手掌,喊出一个字:“上!”
简简单单的一个“上”字,使两位负责办案工作的副书记热血沸腾,使全体办案人员的信心和勇气倍增。
陈逸峰对办案工作的有关事项作了一些交待后,办案组成员便对两个案件迅速展开了全面调查。仅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两个案件就已基本查清,并很快得到了处理。
通过这两个“漂亮仗”,办案人员看出了陈书记在办案方面的确是个行家里手,看出了他调兵遣将的大将风范,更看出了他敢于在瑞安猛砍腐恶的决心和勇气。 不久,另一个人的名字也渐渐进入了他的视野,引起了他的警惕。
二、揭开瑞安串案的“盖子”
张叶生是瑞安市的又一个风云人物。此人公关能力极强,据说不仅在本市,就是在省里京里,都有他的关系网。现任市经委副主任兼市三电办主任(正局级)、市电力开发公司总经理、华瑞电厂董事长、总经理。此人在经济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传闻和举报不少,但始终没有掌握什么确凿证据。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一直奈何不了他。
当时,也有人对纪委、检察院介入的时机是否成熟表示怀疑和担心。因为张叶生是个正局级干部,又是瑞安市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果时机把握得不准,一“斧头”砍空了,纪委、检察院的工作将非常被动。
作为市委常委和负责本市反腐败工作职能机关的主要领导,陈逸峰当机立断地决定:市纪委立即介入此案,并积极与检察机关和审计部门配合,努力发挥各自优势,争取早日突破张叶生案。张叶生被实施“两规”后,外界的联系被迅速切断,这就给纪委和检察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办案氛围。办案条件是好了,但案件的调查却遇到了重大难题:张叶生在华瑞电厂“挪用公款”问题很快查清楚——获得水泥差价款40万余元虽是事实,但这笔款子已经作为公司配股全部分给了职工。此时,有的办案人员打起了退堂鼓。
陈逸峰认真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劝大家一定要稳住,要有信心。他说:“如果华瑞电厂没有什么进展,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比如从三电办去找一找缺口。”
这一招果然灵验。经调查张叶生在三电办挪用公款370万元借给两个朋友做生意的问题出来了。办案人员一个个都喜气洋洋,觉得这个案子终于办成了。
可是,陈逸峰的脸上却并没有笑容,他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道:“也不要高兴得太早,据我看,这只不过是一座冰山刚刚露出一只角。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要进一步努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办案人员很快发现,除了挪用公款外,其他问题始终找不到突破口。张叶生也紧闭其口,不愿意主动交代任何问题。
又一次办案协调会议在市纪委召开,而且一开就开到了凌晨2点多。一个看起来很大的案子,似乎又进入了死胡同。大家都已经精疲力竭,怎么办?是就此松手,还是再想点什么法子?
眼看山穷水尽的时候,陈逸峰再一次决定“换个角度”,从张叶生的妻子身上打开缺口。
群众反映张叶生家里还买了店面房,办案人员与张妻一起去银行租用的保险箱里取房产证,结果在保险箱里发现了价值160余万元的存折、保险单、房产发票等。张妻说这些钱是她在北京做证券生意的弟弟周某存放在她这儿的,而存折和房产发票上也的确写着周某的名字。查清这些财产的主人成为打开张案更大缺口的关键。当时对于要不要去北京取证一事,纪委与检察院两家有不同看法,但陈逸峰凭着他丰富的办案经验,果断作出决策,派出两名得力办案人员立即赴京。办案人员费尽千辛万苦找到周某,在政策攻心的 同时,设下巧妙连环计,不仅证实这些存折和房产是张叶生本人的,而且还从周某处获取了一只张叶生托周带到北京未拆开的大信封,内装有240多万元的存折!
一直以为“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的张叶生,终于在铁证面前瘫软了下来。
案子越挖越大,最后挖出了张叶生贪污36万余元、受贿180万余元、挪用公款370万元,以及75万元财产来源不明的大案,以致于张叶生被称为当时的“浙江第一贪”。
张叶生深知自己罪行的严重,他想立功,想赎罪。于是,他说出了两个与自己有着经济瓜葛的名字:陈启富、唐增凯。这两个人对瑞安人民来说并不陌生,前者是前瑞安市市长、时任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后者是前瑞安市副市长、时任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罩在瑞安腐败分子头上的“盖子”渐渐被揭开了。陈启富和唐增凯很快被温州市纪委实行“两规”。陈、唐二人的问题虽然令人吃惊,但种种迹象表明,瑞安的腐败问题远比想象的还要严重,他们仅仅是瑞安腐败群体中的一分子。从他们交待的情况看,瑞安政界的许多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都与一个叫“阿太”的人有关。
温州市纪委进一步向瑞安市纪委书记陈逸峰了解“阿太”的有关情况,共同商讨如何切除“阿太”这颗政治“毒瘤”,从而进一步扫除笼罩在飞云江上的这团“阴云”。
某周六夜晚,在人们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阿太”被悄悄带出瑞安这块“根据地”,直接由温州市纪委实行“两规”。
9月10日上午,市委书记叶会巨、市长黄宗华也被省纪委带离瑞安。 此后,在瑞安市纪委的配合下,浙江省纪委和温州市纪委先后对9名正、副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了严肃查处:市委书记叶会巨因受贿10.5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零6个月;市长黄×因严重违纪,被撤职、开除党籍;温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启富因受贿20余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钟×被免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增凯因受贿8.6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零6个月;副市长木景澄因受贿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零6个月;市委常 委、宣传部长张某,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陈某,副市长蒋某,因严重违纪被免职。
与此同时,陈逸峰带领市纪委一班人,日夜奔波在瑞安、温州的各个办案点,言传身教地指导办案人员“既要敢于办案,又要善于办案”,并以“春笋剥壳”之手法,相继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的党员干部,其中仅乡科级干部就达19人,主要有:瑞安市经委副主任兼市三电办主任张叶生(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市土地局局长章方清(移送司法机关),市房产管理局局长程宣澄(移送司法机关),市经委主任林圣德(移送司法机关),莘膛片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裕荣(移送司法机关),莘滕镇镇长张传永(移送司法机关),市水利局局长傅某(免职),市计委主任林某(党纪处分),市规划局局长张某(免职)......等等。
趁着1999年这场“廉政风暴”的余威,陈逸峰和他手下的一班办案人员再接再厉,与腐败分子斗智斗勇,在2000年继续突破了一批有影响的大要案:包括市公安局政委贾焕形(副县级)、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项金尧等在内的15名公安干警(其中4人已逮捕)严重违法违纪窝案;引起国务院领导重视的瑞安教育系统校服案; 瑞安市林业局副局长、市森林防火副总指挥的洪汝道强奸乡镇女干部案;市卫生局局长张顺帆受贿案等。
1999年6月至2001年5月,陈逸峰带领瑞安市纪委、监察局全体办案人员,共立案查处各类违纪案件441件,其中副科以上65人,经济大案79件,移送司法机关43人,挽回经济损失1143.41万元。特别是通过一些典型案件的查处,使瑞安市的违法违纪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即使有少数“漏网”分子,也早已成为惊弓之鸟,整日惶惶不安。纪检监察机关在瑞安的威信与日俱增。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陈逸峰这个人了不得,他是我们瑞安的‘包公’!”
三、给瑞安写下另一篇《绿》
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绿》,使梅雨潭、使瑞安出了名。瑞安的水是最绿的,天是最青的。可是,由于近年来腐败难除、怪事连连,百姓心目中的水色天光,无不受到了严重污染。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党的纪检书记,陈逸峰以自身的刚直、清廉,在瑞安人民的心目中留下了一片纯洁,写下了另一篇《绿》。 认真、刚直是陈逸峰的禀性。而最能够体现他刚直一面的,就是他痛恨歪风、疾恶如仇,并且在与各种恶势力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身凛然正气。而有人惧怕的,恰恰就是他的这种认真和正气。 还在温州市纪委工作时,就有人准备对他下手。1990年在查处温州龙湾区三轮车窝案时,牵涉到一大批干部,有的人在送礼、说情不成的情况下,就采用谩骂、恐吓的手段对他施加压力。过年前夕,有人暗中下手,数次用胶水胶住他家的门锁,让他出不了家门。
这些卑鄙手段吓不倒陈逸峰,更改不了他刚直的禀性。1999年到瑞安上任后,“马蜂窝”就捅得更大了,办公室里、宿舍里的威吓电话不断。有的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有的说:“你当心点!”,更野蛮的则说:“你子弹吃过没有?!”陈逸峰当即慨然应道:“子弹我用过不少,枪法也还可以,你来吧!”据反映,当时甚至有 一帮人在饭店商议说:“再这样查下去,有点问题的人都要难看了。几时非想办法把陈逸峰干掉不可!”
在他们家门口或小弄堂里,经常有些鬼鬼祟祟的人在盯梢。瑞安“阿太”案发后,他们读小学的儿子经常发现路上有人跟踪,怎么甩都甩不掉。有一次,两个小青年硬是将他堵在了一条小弄堂里,不仅搜身辱骂,还打破了他的脸。
污辱、谩骂,刁难、打击,跟踪、陷害,不时侵扰着陈逸峰。但陈逸峰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得失。在个人安逸和原则面前他选了原则,在金钱和清贫面前他选择了清贫!
1987年,陈逸峰从部队转业到温州市纪委工作,借住和租用的房子从最初的六个平方米到几十个平方米,一家人始终住得很拥挤。后来他们分到了一套房子,现在又面临拆迁。由于种种原因,又开始了租房生涯。一些人知道他们住房紧张,便以解决住房问题为诱,前来说情,但同样打不开缺口。 瑞安案子出来后,许多人都千方百计打听他们家的住址。有的人通过各种办法找到他们家里后,放下礼品就走。为此,夫妻俩同样是千方百计地问清对方的住址,又一一退回。
陈逸峰退礼已经到了很“绝”的地步。有的亲戚送来一只鸡、一只鸭,陈逸峰也照样将它们退回去。这些亲戚回家就骂他“不给面子”,“不讲人情”。但陈逸峰也有自己的苦处,许多违纪分子自己出面不管用,便请出他的亲威朋友前来“穿针引线”,他怕自己“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渐渐守不住“阵地”。
陈逸峰到瑞安工作后,从不把自己在温州的住址告诉别人。有一次他小孩眼睛受伤,按照市纪委的惯例,干部家属有病应去慰问,可尽管办公室的同志在电话里再三恳切地问住址,他还是坚持不说。因此,瑞安市机关包括市纪委、监察局的所有干部,至今还没有一个到过他家里,他们无缘知道陈逸峰书记的家里是富是贫。直到有一天,他家属汪筱芳的单位里分了一箱水果,当时她正好因为颈椎盘突出,不能使劲。驾驶员坚持将水果背上楼去时,才发现 他们家里真的是空空无物。一台老式的海鸥牌电风扇已经转不动了,客厅里的沙发是1992年买的,扶手已经露出了海绵。驾驶员当即“批评”道:“现在大家都在为各自的生活奔波,日子过得象模象样地,你们为什么还这么死板、活得这么累!”然后禁不住感叹道:“唉,这简直就是焦裕禄的家啊!”
陈逸峰常对爱人说:“我热爱纪检工作,因为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也很有意义。”他查案查出名后,桌子上每天都有一堆信等着他看,最多时达27封,不仅瑞安,甚至连乐清、永嘉、台州、东阳等地的群众都寄来了举报信。这都说明他的工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他还说:“我们查处腐败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为经济建设服务。”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反腐行动”之后,瑞安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现在,瑞安市的政治清明了、经济发展更快了。2000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为9.67亿元,同比增长37%。
我们相信,经过新一届瑞安市委市政府班子成员和全市118万人民的共同努力,瑞安的水一定会更绿,天一定会更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