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了7000多万名党员的意愿,寄托着13亿多中国人民的厚望,2200多名党的十七大代表将出席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七大代表宋鱼水做客新华网,畅谈用公正的审判体现人民公仆本色。图为宋鱼水回答网友的提问。新华网 张龙 摄。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李云路 李京华)“如何在法治建设中体现公正、建立一个社会公平体系,这是我正在研究的课题。”已经当选中共十七大代表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鱼水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今年41岁的宋鱼水已从事审判工作18年,审理了1000多起案件,其中几百起是新型、疑难、复杂案件,调解率达70%以上。10多年来,她创造了一个奇迹:她审理的各类民商事案件没有一件因为裁判不公而被投诉或者被举报。
“司法的公正,就是把法律的信任传达给当事人,并通过当事人传达给社会。这是法官应该恪守的职业准则。”宋鱼水说。
她的审判工作被当事人赞为“辩法析理,胜败皆服”,这也成为“宋鱼水式审案法”。
宋鱼水认识到,在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国度里,法治国家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法律的标尺还没有成为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尺。在很多时候,她不仅是仲裁者、裁判者,也是倾听者、安抚者。
和其他许多法官一样,在注重人情往来的中国社会,宋鱼水常常面临“说情风”的考验。而每当人情与法冲突时,宋鱼水无一例外选择了“无情”办案——这在中国,不是每一个法官都能做到的。
“说情风”的背后往往涉及司法腐败,为中国民众深恶痛绝,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严重阻碍。如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此间人们对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七大的一大期盼。
“大多数老百姓迫不得已托人情,只是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判决。只要公正,老百姓是会理解的。法官能帮助他们的是,鼓励他们去收集最有力的证据,书写最有说服力的代理词,争取最有利的判决。”
拒绝说情,宋鱼水有她自己的方式。她一般不会对说情人直来直去地说:“你别来,来了我也不理你。”接到那些邀她“出来坐坐”的电话,她通常会委婉地说:“哎呀,我很忙啊。”对方连打三四次,都是这样的回话,电话就不会来了。
“人情和利益往往连在一起,只要不贪,就没有什么推不了的人情。”宋鱼水说。
即使是当事人出于对法院裁判满意的事后感谢,宋鱼水也是婉言拒绝。“我有权代表国家审判,但无权代受谢意。裁判一下,案子和关系就应该一块了结。”
如此“刀枪不入”、“不近人情”,宋鱼水自然得罪了不少人,包括她的朋友、同学和老师,甚至是帮助过她的家乡人。
“中国老百姓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宋鱼水对记者说:“许多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法院一次,如果就是这唯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得到一个想不明白的结果,就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会增加人们对法律的敬重、对社会的信心。”
而如何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同时平衡情与法的关系,宋鱼水强调,“同情”绝对不能代替法律。
宋鱼水所在的海淀区是北京的高科技集中区,在高新技术密集的前哨,对理念先进的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要求法官具有法律专业和相关专业领域的丰富知识。为此,在参加工作10年后,宋鱼水又回到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攻读,取得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还被派往荷兰进修学习,成为专业知识精深、社会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女法官。
端丽的面庞、齐耳的短发、谦逊的笑容,如果不是那身深色的制服,在记者眼中,宋鱼水就是一位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普通女性。
而作为中国法官的代表人物,她道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千千万万默默为公正奉献的法官们,如何在群众审视的目光下取得更多的信任;如何使所有当事人在公正司法中加深对依法治国理念的理解。
“我成长的环境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法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法官的地位、法院的地位、法制的地位,都在社会和民众之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即使是一个普通法官,由于这个职业的特殊性,他(她)必须是一个有高尚品格和执着职业追求的人,也就是西方所说的‘法官是完人’。”宋鱼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