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29年,用汗水铸就金牌(下)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5-03 05:53
不要太看重红色的花和金色的果 
    不要太看重名利与荣誉 
    即使没有辉煌的未来 
    如果能有无悔的往昔 
    1989年8月2日,窦铁成在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摘录了这首《致友人》。诗言志,这首隽永的小诗既蕴含了窦铁成的精神追求,也诠释了他人生境界。 
    工作近三十年,窦铁成获得过太多的荣誉。他得过铁道部总工会两届火车头奖章,当过铁道部和中国中铁的劳动模范,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面对如此多的荣誉,他总是平静地说:我啥也不为,就为一个大写的“人”字。 

    “老革命”是这样炼出来的 

    1979年,窦铁成参加工作的时候,连团员都不是。 
    中国中铁一局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的奋斗历程,辉煌的业绩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建国以来,公司涌现的全国劳模就有21名。到了中铁一局后,窦铁成很快被公司的优良传统所感染。老师傅、老劳模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教育了窦铁成,不久他就向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 
    有一次执行抢修作业,正好赶上暴雨。铁路变电所施工都是跟火车抢时间,要在火车经过前把工作完成。大雨滂沱,越下越大,可是有一道工序必须上电杆才能完成,大伙全身都湿透了,不免有些推托。这时,老工长一声吼,“你们不上,我上!”言罢,就冲着电杆跑过去。 
    老工长身先士卒的气概仿佛一道闪电警醒了窦铁成,他一个箭步拉住师傅,自己冒着危险上了电杆,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窦铁成因为勤奋吃苦,肯学肯干,很快脱颖而出,赢得了老师傅和工友们的交口称赞。在几位老师傅的推荐下,1980年窦铁成顺利加入中国共青团。在递交了两次了入党申请,等待了4年的考察后,1985年,窦铁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以后的窦铁成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他把从老师傅、老劳模那里学来的优良传统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下苦工夫,挑重担子,直至自己也当了师傅,当了劳模,还厉行不辍。因此,徒弟们都称他是“老黄牛”、“老革命”。 
    2005年冬天,窦铁成带着队伍在乌鞘岭施工。每次钻沟,他都是第一个上去。一个多月下来,他的棉袄被磨得到处棉絮外翻,活像一个“叫花子”。 
    江西泰赣高速公路施工时,设备安装期限异常紧迫,窦铁成受命赶去增援。一到工地,他顾不上休息就干了起来,一直干到深夜。实在太困了,就把包装板往地上一铺睡一会儿。在窦铁成的带动下,大家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使原本预计要延期的安装工程按期交了工。 

    “责任需要用肩膀来掂量” 

    窦铁成有句口头禅是:“看标准规范怎么说,拿规范说话。”电力施工是一项危险系数很高的行业,长期的工作积累,促使窦铁成养成了“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的工作准则。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了浙赣铁路铁杉铺牵引变电所的施工。这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座变电所。变电所变压器安装时,窦铁成和工友们干了4个多小时,两台50吨重的变压器终于就位。就在大家要收工时,窦铁成发现机身离标准还差1厘米。工友们都认为差不多了,窦铁成却说:“不是差不多,是一点都不能差。”他领着大家又干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机身完全到位才收手。 
    责任这个东西很重,你若掂量它,不能用手,得用肩。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技能,29年来,由窦铁成负责安装的38个铁路变配电所,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一次性送电成功,在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历史上这是绝无仅有的纪录。 
    1996年,窦铁成参加京九铁路施工建设,淮滨变电所是他在京九线上做的第二个变配电所。工程监理方验收时,得知是窦铁成带人干的,当下表示予以“免检”,让他们直接送电。 
    窦铁成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而且把这种扎实严谨的作风推广到他带的队伍里去。 
    一次,窦铁成到青岔变电所例行检查,发现地沟里有一条施工时留下的草绳。按规定,地沟里不允许遗留杂物。年轻的所长马上向他承认了错误,而心中却暗存一丝侥幸,希望他能看在师徒面上网开一面。窦铁成毫不客气地说:“小患不除,必酿大患。”结果,一条草绳,让每个人当月被扣罚了几百元钱。窦铁成一下得罪一帮人,可就是这一次重罚,让徒弟们人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全部自觉地执行标准,不放松每一处细节,再也没有出过任何偏差。 

    “双手只能捧住一样东西” 

    贪婪者多无成,因为他们的两只手总想一手抓住一样。求实者则不同,他们知道自己的双手只能捧住一样东西。窦铁成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不仅在于他有很强的技术能力,还在于他公私分明。 
    2007年在东乌线施工,他路过一条街道时,偶然看到了一款非常实用的便携式万用表,他想,平时用的万用表体积都比较大,不方便随身携带,就自己掏了52元钱买了4只,送给了身边的同事和徒弟。 
    一些同事听他说是自己掏钱买的,就劝他说,这是工具,用公家的钱报销就好了!他说:“这是我送给大家的,虽然钱不多,但代表我的一点心意,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窦铁成从小从父母那里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多年以来,他一直记着父亲给他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话。在做人方面,行得端,立得正,严格要求自己。 
    2008年春节刚过,窦铁成代表公司采购了一批大型设备。后来,厂家来人说了一些产品技术上的事情,临走时,给了他一个2000元的“红包”。他推辞不掉,最后碍于情面收下了。第二天,他就上交给了单位财务部门。他说:“这种事情,虽然只有厂方代表和我知道,虽然2000块钱是我整整一个月的工资,不算少。但是我决不能拿,因为这不是我挣来的,这是我做人和做事的原则!” 
    还有一次,窦铁成为公司采购物资,他付款的时候,厂方代表跟他很熟,就问他开多少钱的发票。他说:“应该开多少就开多少!我和我们公司之间没有水分。我没有当劳模前是这样,当了劳模后还是这样!” 
    这样的事,对窦铁成来说太多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原则。他说,这样做了,我心里很轻松,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真正的爱没有怨言 

    铁路工人的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总是格外多。 
    窦铁成和妻子杨华芳结婚已三十年了,但相守的日子加起来也不过三年。孩子出生时他不在,老人过世时他不在,家里盖房时他也不在。单位曾三次安排他带家属去旅游疗养,但都因为工作脱不开身放弃了。他总是宽慰妻子说,退休了天天陪着她,带她去外面好好转转。 
    女儿两岁那年,窦铁成好不容易休了一次探亲假。回家后,女儿一眼看到他,叫了声“叔叔好”就跑得老远。当时,窦铁成的心都要碎了,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 
    提起家人,窦铁成满是愧疚:“我欠妻子、欠女儿的太多了!” 
    窦铁成不是大老粗,细心的他总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安慰着妻子和女儿,长久以来,这个聚少离多的家庭建立了他们独特的情感交流方式。 
    每到年关,不管窦铁成回不回家,他的奖状都会邮寄回家来,他让奖状上火红的灯笼和飘扬的旗帜诉说一年的经历,诉说对家人的思念。做妻子的理解丈夫的辛苦,也能读懂他的追求,总是把他的奖状张贴在最显眼的位置。女儿的奖状围绕着父亲的奖状,墙上便散发出洋洋喜气和其乐融融的年味来。 
    窦铁成是个摄影迷,每到一个施工点,他总要把自己见过的美丽风景拍下来,无论是一抹朝霞,还是一条小河,一张一张的相片寄回家里,带着信封上不断变动的地址,天南地北的山水风物也就展现在妻子和女儿的面前。 
    亲属们都说窦铁成是个工作狂,但在杨华芳眼里,丈夫其实还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调的人。她心里明白,无论走到哪里,窦铁成都会一次又一次对着家的方向用笛子吹出一曲如泣如诉的《十五的月亮》。 
    有些人问杨华芳:“嫁给窦铁成后悔吗?”她乐观地说:“不后悔,习惯了。家里有事,他回来,事是那么大;不回来,也是那么大,咱不拖他的后腿。”正因为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相互尊重和扶持,他们才能一起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 
    窦铁成荣获的所有荣誉都被妻子认真地整理起来。奖状,证书,奖牌,奖章,一个箱子都装不下,对于这个家来说,那是最大的一笔财富。看着这些荣誉,窦铁成对妻子说:“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窦铁成的女儿说:“在父亲那微驼、瘦削的身上,在母亲那自豪、微笑的脸上,我深深理解了一种大爱,理解了一种境界,那就是爱者无怨、仁者无忧、勇者无畏、行者无疆!”(中国纪检监察报毛东红)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