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0日,国务院国资委首次派出中央企业班组建设代表团远赴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家学习交流。这个代表团里,有一位来自生产一线的铁路工人,他的名字叫窦铁成。
已过知命之年的窦铁成是中国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的电力工高级技师,身份虽然是工人,却是公司里响当当的“金牌工人”。
他经手的工程,被监理方列为免检工程;他带出来的徒弟,大都成为公司骨干。他先后主持安装大型铁路变配电所38个,解决施工技术难题52项,为企业节约和创造了1300多万元的经济价值。
理想是当一名优秀工人
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全国各地都废除了用工上的推荐政策,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招工制度。
这一年春天,陕西省蒲城县农村的插队青年窦铁成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招工考试,来到铁道部一局电务处(现在的中铁一局电务公司前身)。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的重心刚刚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百废待兴。铁一局是一家拥有辉煌历史与成绩的大型国有铁路施工企业。建国初,铁一局在戈壁滩上修过兰新线,在崇山峻岭中修过阳安线,还在坦桑尼亚、赞比亚修过铁路。尤其让一局人骄傲的是,毛泽东为一局提过字,邓小平也到过一局的工地。
看到有的师傅上电杆如履平地,把电力导线的工艺做得那么漂亮;看见师傅们对照那厚厚蓝图上的一根根线条布置出密密麻麻而又整齐的电路,按照一张张图纸的要求完成了一台台设备的安装,通过一个个数据测算完成了浩大的工程……刚刚参加工作的窦铁成打心里羡慕,他在日记里写下自己最初的感受:“我的心更热了,我的劲更足了。我窦铁成不就渴望在这样一个有辉煌业绩的企业里工作吗,在这样的企业里当好一名电力技术工人不就是我多年的追求吗?”
然而,当时的窦铁成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而他原来的电工知识已捉襟见肘。
文化程度低,那就在干中学,学中干。窦铁成暗下决心,要尽快掌握施工知识。白天,他给老工长当下手,忙前忙后,熟悉各种施工工艺;晚上,他坚持熬夜看图纸学技术。对每一个施工环节他都细心琢磨,每天下班他总爱画画算算,将一天的技术要点记在本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窦铁成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成为一名技术熟练的电力工人。
1983年,国家重点工程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是窦铁成接触变配电施工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各类技术不同的图纸有7套,加起来一寸半厚,但没有配技术员。窦铁成自觉充当了技术员的角色。他为此买了专业参考书,一张张图、一条条线、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分析解读图纸,仔细研究电缆怎么走,设备如何安装。后来,工程结束,通过了验收,并且整个工程还获得了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我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窦铁成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
在外人看来,变配电所施工就是照图纸安装,不需要过多知识。其实不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变配电经历了电磁、晶体管、电磁集成和微机保护四次升级,相应地要求电力工人的知识储备也要升级换代。
29年来,窦铁成从未中断过学习,始终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越学越有乐趣,越干劲头越足。学而不厌、学而成狂,是窦铁成的真实写照。
1991年,在京山压煤改线唐北车站施工,窦铁成开始接触调压器的安装调试工作。当时,他对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知之甚少。
笨鸟先飞。他晚上一回宿舍,就翻阅相关参考书籍进行补课。有一天晚上,他叫来工友一块分析研究,最后,工友困得直打哈欠,他只能自己研究了。凌晨2点左右,他终于弄清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那一刻,他非常激动,竟不由自主大叫一声。已经熟睡的工友被惊醒,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
为了使自己在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不落伍,窦铁成长期保持着刻苦钻研、学以致用的认真劲儿。29年来,他自学了《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电子技术》、《电机学》、《钣金工艺》、《钳工技术》、《机械制图》等专业课程。虽然家里负担重、开销大,他还是节衣缩食,购买了一万多元钱的专业书籍,整整装了三大箱。他还记下了60多本、达100多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近年来,变配电设备的测试开始用电脑分析,于是窦铁成又买来了与计算机有关的教材,从原理学起。1999年,公司添了一台电脑,那时,窦铁成已经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学起来非常吃力,但他仍从学拼音、练打字开始,慢慢学会了表格制作、CAD制图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成为供电公司电力专业掌握电脑制图的第一人。
长期的刻苦钻研,使窦铁成养成了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于工程的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技术难点,任何一本图纸,任何一个新设备,总爱细心琢磨、钻研。
2006年7月,窦铁成参加了浙赣铁路板杉铺牵引变电所施工。该变电所是浙赣铁路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变电所设计的变压器引入线要求为铜板双导线,国内没有产品,而交工日期逼近。
窦铁成细心观察、反复推敲,提出“简化结构、保证功能”的加工方案。他晚上在工作间光着膀子,对照着专业书写写算算,仔细钻研,后背被蚊子叮得满是疙瘩。但经过5天的研究,他利用现场既有的铜牌、铜螺栓等材料,加工制作了符合功能要求的全铜间隔棒。该技术得到了业主和设计院的肯定,并迅速在900多公里的浙赣线推广。
人生没有攀登顶点的勇气,是难以领略绝顶风光的。这是窦铁成的至理名言,也是他的经验之谈。
诲人不倦的工人教授
中铁一局电务公司现有电力工技师42人,其中窦铁成的徒弟35人;现有电力工高级技师7人,其中窦铁成的徒弟5人。
“一个人能力再高也终归有限,集体的力量才是无穷的。”窦铁成总是尽可能多地把技术传授给工友,并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起团队的力量,感染、带动着大家共同进步。
1997年,窦铁成开始负责五座变电所的运营维护管理,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编写了技术理论学习辅导材料,经常给工友们讲课,还制定了业务标准考核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
窦铁成传授技艺经常是主动的。孙晓峰刚到电务公司工作时在“外线”干活,听说窦师傅的大名后,产生了跟他学“内线”的念头,便怀着“偷技”的心态去看窦师傅干活。窦铁成发现了这个“偷师”的小伙子,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1994年底,窦铁成点名把孙晓峰要到身边,正式收为徒弟。经过几年的传帮带,孙晓峰从一个初中文化都不到的贪玩年轻人成长为高级技师,还担任了供电维修队队长。
“师傅从来都不隐瞒技术。他把自己刻苦自学的东西,毫不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京九线施工时,天天有人来讨教。师傅连讲好几天,从没烦过。”孙晓峰说。
窦铁成传授技艺,善于让徒弟们从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
一次,工地有个继电器接点经常烧损,一筹莫展的弟子们只好请师傅“出山”。窦铁成察看一番以后,并没有直接说出原因,循循善诱地提醒他们:“按图纸设计分析电路,想想动作过程。”由此,弟子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学到了新的原理。
窦铁成不仅徒弟多,而且水平一流。2006年11月18日,窦铁成亲率两名徒弟参加陕西省电力线路工职业技能竞赛。结果,师徒三人包揽前三名。
窦铁成坚持利用一年一度的春季设备巡回检测,为年轻人传授技术。他每到一个变电所,都把大家叫到一起,每台设备、每条线路、每个细节,逐个测试、讲解,回答年轻人的提问,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所在的供电安装分公司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培养出一支善于攻坚克难的知识型团队,一跃成为公司的主力军。
他就是一颗“定心丸”
作为公司电力方面的顶梁柱,窦铁成是大家的“定心丸”,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首先要请教他。
1988年,西安到安康的铁路建设正忙,窦铁成所在的铁一局电务处秦岭电管队负责为国内第一长的秦岭隧道施工供电。
一天电闪雷鸣,大雨滂沱,电管队在秦岭山上的四个变电所接连跳闸,电全断了,可值班人员急得却总也找不到故障点,无奈,便电话求助远在几十公里外的西安出差办事的窦铁成。
当时西安也突然停电,窦铁成正在办公点办公,他点着蜡烛,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图纸,胸有成竹地通过电话指挥现场值班人员排除了故障。
“神了!”知道这件事的人无不这样评价。
窦铁成事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那四个变电所,有三个我都干过,情况很熟,全在我脑子里装着呢。”
29年来,窦铁成先后参加过京山、京秦、京九、京包、兰新、西延、西康、西南、达成、浙赣、东乌等铁路和京珠、泰赣等高速公路的施工。施工过程中,窦铁成解决技术难题52个,解决送电运行故障310余次,向业主提出设计变更6次,被采纳6次,施工中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工艺改革30次。窦铁成用自己所学知识节省成本、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380万元。
2002年,电务公司在京珠高速公路大桥变电所施工时,所用设备是法国某公司产品。窦铁成带领工友接手这项工程前,接触过的外国设备从未像此次这样多,他们只能通过翻译过来的资料边学边干。
外国公司的产品虽然性能好,安装简单,维护方便,但在进行交工送电前的空载实验时,他们却发现一个变压器开关不断跳闸。窦铁成是在场人员中唯一懂得这方面技术的。经过两个多小时反复检测数据,对比分析,他得出结论:“开关有问题”。只三两下调整,问题即得到解决。
待法方专家乘飞机赶来询问原因,他通过翻译将情况作了说明后,那专家自信地摇头说:“不可能,我们的产品很精密。有问题?不可能!”
此时,工友们为窦铁成捏着一把汗。
窦铁成详细解释了检查测试调整的全部经过和原理,专家将信将疑,连拍带照,亲自检查测试,最后折服了,竖起大拇指连声道:“中国工人真伟大!”
这件事情对窦铁成的启示很大,在外国专家面前,他找到了人生的自信,也证明了这么多年的苦没有白吃,学到的知识没有白费。他在日记里写道:“如今,祖国大地上铁路、公路建设如火如荼,我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够为企业贡献力量,这舞台多么宽广啊!我要走出我人生的大路来,踏踏实实当一名工人,当一名跟得上时代潮流的好工人。”(中国纪检监察报 毛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