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奋蹄知时短,莫须扬鞭自催魂。
踏遍秦东万条路,甘洒雨露润禾心。
一事一例皆入胜,寓情于理启迪人。
吐丝方尽人休止,青松挺立桑榆林。
这是原渭南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延龄,在2005年《渭南日报》、《他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对蔡忠义同志所作的高度评价,也是蔡忠义同志老有所为、奉献一生的生动写照。是啊,蔡忠义同志在党内生活了45年,他目睹了经济社会发生的沧桑巨变,亲历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时时体现在他生命的每个节拍里。但是,我今天要报告给大家的,不是他作为党的义务宣传员,足迹踏遍三秦巴蜀作报告、讲党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不是他作为关教工作者,身影出现在华阴角角落落,搞宣传、讲故事,关心爱护下一代;也不是他热爱华阴、热爱家乡,讲述“智取华山”的精彩一幕……而是他作为一名义务法制宣传员,几十年来如一日,不避风雨,不畏严寒,带一摞自制的宣传品、背一个干粮袋、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在20多个县市、386个村、无数个机关、学校、部队,开展义务普法教育的生动感人故事。
说起普法教育,那还是在12年前的一个下午,当他给华山中学业余党校的学员讲完党课,并在学生们当中进行了一番调查和询问后,他深有感触地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现在犯罪低龄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和惋惜,看来,今后不但要对娃娃们进行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更重要的是还要引导他们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我应该在这方面加强学习,把相关的法律教给娃娃们。从此,蔡忠义同志便开始了他漫漫的普法之路。
应该说,对于当时已经60多岁的蔡忠义来说,起步学习法律知识,绝非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蔡忠义同志没有犹豫,一头扎进了对法律法规的钻研学习中。一开始,他先背着老伴,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购买了《民法》、《刑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几本法律读物,借着住所昏黄的灯光,戴着深度的老花镜一字一句地研读着、记着学习笔记……这一学就是一年多,书本翻烂了,笔记记了十多本。记不清,有多少次晚上学困的时候,头撞在了桌面上,钢笔扎在了手背上;记不清,有多少次脚冻的麻木了,手冻的开了裂;记不清,有多少次,蚊虫叮咬的腿上化了脓,背上起了痱子……老伴心疼而又埋怨地说,老蔡呵,你都这一把老骨头了,还学个啥呀,你以为你还是小学生?蔡忠义同志总是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嘛,还不是为娃们能少走些弯路。是啊,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殷切的期盼-----这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这就是一个人民公仆的拳拳之心!
为了进一步通晓法律应用,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法律内涵,尽快熟悉案情案例,蔡忠义同志也多次到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去翻看有关报刊杂志,一开始受到过热情的接待,但时间一长,就成了不受欢迎的人,遭到过一些同志的白眼和冷遇,受到过一些同志的挖苦和嘲讽,甚至一些素质不高的同志还暗骂:这老不死的又来了,真讨厌……为此,蔡忠义同志伤心过,也流过眼泪,但却愈挫愈坚。他暗暗地下决心,不管面临多大困难,我都一定要把青少年的“心病”医好,让他们远离犯罪,茁壮成长!
令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是,这次为了不打扰司法机关的正常办公,蔡忠义同志把他的视野盯在了废品收购站!一开始,人家还以为那个单位收发室的人来联系业务了,满心欢喜地把他迎进屋,递烟倒水,得知他只是翻看旧报纸时,拉长了脸说:那你就到别处去转转。蔡忠义同志听后,出去买了盒烟又进了院子,软磨硬缠,人家终于答应了,就那一堆,自己找吧!蔡忠义同志连声致谢,随后就在那一大堆旧废纸堆里刨啊捡啊,遇到有用的就用剪刀剪下来,这一干就是一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才从废纸堆里爬出来,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的,满是汗渍,衣服上粘满了纸屑……
蔡忠义同志的行动,打动了废品站的同志,他感动地说,原来你是在找这些内容,为了娃们,老伯,今后收到这些东西,我就给你留着。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日积月累,蔡忠义找到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加之他处处留心,妥善保存,收集到了很多有益于青少年成长的普法教育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蔡忠义同志和老伴的用心归类和整理下,做成了356块法制展版,8000多张法制卡片,80余万字的宣传资料。为了把这些法律内容变成对青少年宣讲的蓝本,他记写了15余万字的学习笔记,编写了100余万字的学习讲义。在整理编写资料的那段日子里,蔡忠义同志的体重整个瘦了20斤,老花镜度数加了300度,老伴的腰痛病犯了8次……
在做好资料汇编的同时,蔡忠义同志勤动脑,善总结,寓情于理,编撰了朗朗上口的《普法三字歌》、《普法七字经》、《日常美德歌》、《人生十悔歌》、《十七不得》、《二十应当》以及大量的藏头诗、顺口溜、儿歌、谚语、格言等。这些形式生动、内容易懂的东西,至今还在华阴的广大中、小学中流传着。老师们说这些东西,是学生知法守法的标尺;家长们说,这些东西,是蔡爷爷送给娃娃们的分辩善恶的镜子。说到这里,蔡忠义同志动情地说:不能让社会陋习、犯罪分子毁了祖国的未来,在这场斗争中,我们输不起!这是怎样的一种高贵的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啊!
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后,蔡忠义同志就带着他的资料,背着他的干粮,骑着与他常手相伴的自行车,迎着朝霞,披着落日出发了。去学校,不管是山是塬,风里雨里,他都矢志不移,走到那里就把法制的种子传播到那里,把犯罪的警钟敲响在那里!
记得有一次,他骑着那辆自行车,到孟塬镇沟里村作法制报告,从县城到沟里村要走30多里的上坡路、翻两道深沟,而且中间好长一段路,自行车根本骑不成,只能推着走,有时还要扛着走。原本崎岖不平的上坡路,又赶上天空偏偏不作美,当他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雷阵雨,他只能在大雨的雨中艰难地走着。在翻一座小土坡的时候,他不小心脚下一滑,连人带车一齐滚到了坡下,浑身湿透,满身泥水,再加上胳膊、脸上划破的血痕,霎时间让蔡忠义同志变的面目全非。可他没有退却,坐在那里缓了口气,抖了抖泥水,抹了一把脸,又继续赶路了。就这样,走走歇歇、颠颠跛跛,他用了3个多小时才赶到沟里村。当村民们在会议室看到这位年过七旬、满身泥水的老人出现在他们的眼前时,他们感动地流泪了……
到部队,他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同为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影片《智取华山》,就是国家特级战斗英雄刘吉尧带领八位解放军战士打胜的一场著名战役,是发生在华阴境内的一个真实故事。他曾说,国防建设靠军队,人民军队是主根,主根一动不得了,还要思想来夯牢。
有一次,他来到华阴驻军某部,主动要求为新兵连官兵作革命传统和法制教育,受到了部队官兵的热情接待。战士们帮他写会标,挂图片,布置会场,忙得不亦乐乎。而忠义同志更是兴致所使,滔滔不绝,一口气讲了4个多小时,报告结束时,营房里已经灯火阑珊,战士们听得神情激动,心清智明,而蔡忠义同志已是口干舌燥,疲备不堪了。他一手捂着腹部,一手推着自行车,就要赶回家去,硬是被部队首长拉住,“例外”地吃了个晚饭。一提起这件事,老伴就忍不住掉下泪来:那天晚上10点钟,部队派了两名战士把他送回家,我是又生气、又心疼。他经常在外面跑,吃喝不及时,胃一直不好,前一段时间又得了白内障,眼睛看不清,但一说到作报告,就啥病都没有了……
在看守所里,蔡忠义同志用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法,肺腑婉言,苦口婆心,使服刑人员一次次受到心灵洗礼。
在富平县看守所里,蔡忠义同志对那些罪犯们说:一个人一生难免犯错甚至犯罪,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能及时认识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怕的是不愿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们迈错了步,走偏了道,给自己、给亲人造成了痛苦,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如今党和政府把你们从犯罪的深渊里拉了回来,希望你们积极配合政府认罪伏法,改过自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争取早日出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蔡忠义同志这番话说的语重心长,字句有力,当时就有一个20岁的女服刑人员,跪倒在他的面前痛哭流涕,表示她今后一定要远离毒品,远离犯罪,“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蔡忠义同志不但把法制教育做到华阴的各个农村、学校、厂矿、部队、社区和机关,渗透到每个角落,而且还在火车上、汽车上、病床上、庙会上,在广元市、绵阳市、兰州市三台县广传法律真谛,他是法律的播种机,走到哪里就把法律的种子播到哪里。
蔡忠义同志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追求。他不仅把普法教育讲在口中,更让人感动的是,他还走街串巷,用一颗诚心打动和熄灭那一次次邪恶之火。
在预防犯罪苗头上,蔡忠义同志恪守“宁可信其有,那怕磨破嘴、跑断腿,也不能让其酿成事实危害社会”的原则,从而调处了不少矛盾纠纷,拯救了不少法肓,维护了社会稳定。记得2002年春节前夕,他回孟塬蔡家,在与人闲谈中得知,邻村有个小伙因锁事与岳父争吵,准备在大年初一到岳父家行凶。他二话不说,当即赶到邻村对小伙进行耐心劝导,小伙当时在气头上,非常韧性,置之不理。他当晚就没有回县城,在老家呆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来到小伙家中,与其进行了促膝长谈,小伙被他的精神感动,终于有所反省,表示不再去岳父家。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家家户户正围在桌前包饺子看春晚,享受浓浓的节日气氛的时候,蔡忠义同志还是不放心,冒着寒风,骑着自行车,再次来到小伙家中,劝其彻底放弃行凶念头。小伙跪在他的面前流着泪说,蔡爷爷,你就放心回家吧,我向您保证绝对不去了。他这才放心地往回走,由于天黑,路又不好走,在回去的路上,蔡忠义同志摔倒了三次,当他到家的时候,已经凌晨1时了,老伴埋怨他的声音不时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所打断。
记得还有一次,那是1995年1月6日的下午,当蔡忠义同志得知太华办某村青年张某结伙抢劫,同伙被抓,自己撇下父母、妻子和才6个月的儿子逃窜后,他主动找到这家,亲自陪同其父去外地寻找张某投案自首,一连数十天没有找见,只能空手返回,害的他的胃病又犯了,住了几天院。在这随后的几年中,蔡忠义同志随时注意着张某的行踪,并时常去张某的家里与其父母、妻子拉家常,多次给张某小孩买奶粉和水果,赢得了张家的信任和尊敬。2001年年初的一个晚上,当获悉张某已潜逃回家后,连夜骑自行车赶到张家,当他到张家后,张某又一次潜逃了,但他的家人已经把蔡忠义同志关心他的事告诉了张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几年的流亡生活,张某在2002年3月16日晚,带着信任和感激,敲响了蔡忠义的家门,随之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了。此时,蔡忠义同志笑了,因为他又挽救了一个失足青年,做了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
家住华阴市南寨村一名叫陈真的同学,上初二时染上了一些坏毛病:旷课进网吧,上课看武侠小说,课间吸烟,常和一些社会小青年混在一起,家长恼心,老师担心。后来听了他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报告后,震动很大,象变了一个人似的,痛改恶习,认真学习,最后以452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高中。
西关小学有一名小学生,经常和同学打架,砸坏教室玻璃。听了蔡爷爷的法制报告,看了展览后,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努力学习,乐于助人,转变得快,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失学少年屈利利,经过蔡老师的长期帮教,受到教育,改掉了恶习,走上了守法之路。为此,华阴电视台还拍摄了《屈利利的转变》专题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许多青少年正是在他的教育规劝下,提高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据不完全统计,12年来,共有14人打消了凶杀念头,57人弃恶从善,126人改掉了不良习气和冒然从事的毛病,避免了许多违法事件的发生。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好注解。
蔡忠义就是这么一个不为名利、不计得失、执著追求、无私奉献的人,他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了普法教育上,倾注在了预防未成人犯罪上。在他的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神圣的使命。可病魔是无情的,就在他还策划着要到职业中学和非公企业去宣讲法制教育的时候,他病倒了。在住院期间,他还用微弱的声音向同室的病友们宣传法律知识,讲解法制故事。
2007年12月28日,当市委领导去看望重病中的忠义同志时,他还握着他们的手,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病,不要紧,没事的,过两天,我就能起来了,到时候我还要在政府广场、玉泉广场、岳庙广场搞展览,讲法制,过年还要到街上搞宣传……”
2008年1月11日,优秀共产党员蔡忠义同志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这是人民的忠魂,这是大地的义子,这是生命的绝唱!然而,蔡忠义同志的革命精神永存,与华阴人民的深挚感情永存,他所做的那一桩桩、一件件大公无私的动人故事已化作春风、化作春雨,滋润着华阴的每一寸土地。
“这些年来,下至基层站所,村组学校,上到党中央,国务院各部委,自己获得了不少荣誉,但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只有群众的赞誉才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这是蔡忠义同志日记里所写的,也是蔡忠义同志最高的精神境界!
让我们用他一生获得的荣誉来铭记这位永远忠义于人民的共产党员的典范吧——蔡忠义同志先后被渭南市政法委、关工委、华阴市委等35家单位聘请为法制宣传员、普法研究员、执法监督员,连续多年被华阴市委评为综合治理、“三五”普法先进个人。光荣地当选为渭南市第一、第二次党代表,省市九次党代会代表。2000年被评为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和全国“三五”普法先进个人。2001年8月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2年10月被评为全国第三届未成年人教育十大杰出公民!
蔡忠义同志,您走好!无论什么时候,你都是我们的精神世界的巍巍丰碑,永远矗立在秦东大地,永远活在华阴人民的心中!(中共华阴市委组织部干部 王毕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