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追求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无悔的追求》,谨以此深切悼念我们敬重的优秀共产党员蔡忠义同志。
人活着到底应该追求什么?追求经济上富有,生活上闲逸,地位的尊贵,名利的显赫?追求饱食终日,清静无为的个人雅趣,还是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境
界?人们自然会做出种种不同的选择,然而对于蔡忠义来说,答案只能是最后一项。蔡忠义同志以他崇高的精神追求感召着、激励着、影响着人们,他用平凡的一生忠诚实践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光荣承诺,时时以党员的标准检点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始终忠于党的事业,认真做事,清白做人。尤其在弥足珍贵的夕阳岁月,他坚守并拓展一名义务“党史报告员”的光荣职责,以年迈体弱之躯,数十年如一日,自带宣传资料,骑单车奔走于我市各机关单位、厂矿、企业、部队、农村、学校,甚至于外出省亲期间,坚持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党史、德育和普法宣传,风雨无阻,累计行程达2万公里,受教育党员干部群众达百万人次,他个人连年被华阴市评为综合治理、普法宣传先进个人,被渭南市委、华阴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多次当选为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党代会代表,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全国法制宣传先进个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十杰公民,受到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诸多荣誉的取得,无不彰显出蔡忠义同志精神世界的富有,而当有些人问起支撑其以超人毅力,不畏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原动力是什么时,老蔡总是谦虚而自豪地回答:“党的关心、群众的支持是最大的原动力!”
“党有啥好?出了那么多的腐败分子!”有人揶揄道。
“党不好?说话凭良心啊!党不好你能过上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腐败分子咋咧?党不是正在加紧惩治腐败嘛,再说他们毕竟是少数,哪棵大树上不招惹几个蛀虫呀!”
“你都退休了,这么个折腾乏不乏?图啥哩?实惠点儿!”
“图啥?图发挥余热、为党争光,图心情舒畅、生活充实,一点儿都不乏!……”
这段平实直白的对话是老蔡在现实生活舞台上经常上演的光彩一幕,窥一斑而知全豹,简洁、明快、朴素、实在的答辩明晰地折射出老人——一名有着三十余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一片冰心在玉壶,对党无比热爱、忠贞不渝的深厚情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暂且回拨时光的指针,在追溯老蔡入党前那段青春岁月里寻找答案吧。1953年5月16日,对于老蔡来说,那是一个槐花飘香孟塬塬区的灿烂日子,当时,年仅16岁的蔡忠义参加由村上推荐、原华阴县政府组织的查产定田工作,由于他认真细致、吃苦耐劳的出色表现,经组织同意,由同学冯三宁介绍,在孟塬严家村财神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尽管还限有三个月的预备期,但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这件事带给蔡忠义的不仅是一份荣耀,更是深注其心、鼓舞其以更高热情积极投身革命事业的一支兴奋剂。要知道,在华阴刚解放的那几年,开展群众“忆苦思甜”大讨论,揭批、声讨万恶旧社会的政治运动,一度将出身好坏甚或家庭贫富贵贱畸型化地列为舆论褒贬标准,因为父亲的原因(1949年解放前任国民政府伪保长两年,解放后被政府管制一年多,1951年经群众大会表决释放),好多人鄙夷的目光和闲言碎语常压得蔡忠义一家人抬不起头来。十来岁的蔡忠义看罢父母亲那无助又期待的无奈表情,又看到弟弟妹妹那澄静清澈、天真无邪的眸子,独自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人样、撑起家!让那些笑话自家的人再也笑不出来!随后在政府号召、组织的各类活动中,蔡忠义无不全身心地投入。渐渐地,“拼命三郎”的评价使他在蔡家村的生产劳动圈里小有名气,村长、支书赞许的笑脸和县上干部肯定的话语成为激励他不断积极上进的动力。有一次,县上派下来的干部程干事在得知他的表现和家庭情况后,抚摸着他的肩膀,开导鼓励他:“要争气,别赌气,共产党不会嫌弃你们的,好好干!”那美妙的瞬间时刻,使蔡忠义第一次感受、触摸到共产党人的温暖和包容,那是婴儿躺在母亲怀里酣然入梦的感觉。当晚,他向全家人讲述这件事的时候,眼眶里溢出了激动的泪花。同年8月,蔡忠义在原蒲渠乡政府经团员大会通过表决转为正式团员。9月份,由乡上推荐,他参加了县上开办的速成教员训练班,仅有三年完小文化程度的蔡忠义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在短暂的十五天学习期间,他成了辅导王老师家中的常客,总是央求人家给自己“开小灶”,如饥似渴般学习新鲜的文化知识,令人佩服的是,其中有几天除吃喝拉撒外,几乎是通宵达旦般学习。为了不影响同宿舍人休息,学校厕所的微弱灯光下倒成为他刻苦攻读的学习场所,有时学得入神,被蚊虫叮咬得惨迹斑斑竟浑然不觉。学习期满,蔡忠义的考试成绩被评为甲等模范,面对如此好学的学生,毕业临走时,授课的共产党员王老师还破例赠送给他中外名著《牛虻》、《呐喊》、《家》、《春》、《秋》等5本珍藏书,勉励他追求更大进步。学成回家,在乡上和父母的支持下,他和同学严自成、杨正文等联合利用村上一废弃房屋开办了蒲渠乡速成识字班,由他自己担任主教,两位同学任辅教,学生不分男女老幼,他们坚持一边自学一边教人识字,每天忙碌而充实,众乡邻啧啧称赞的情景令少年蔡忠义和他的伙伴们自豪不已。“那段时间,我深切地感受有两点:一是对组织充分信任的感激,二是努力付出终有回报。那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老蔡生前曾这样感叹道。12月30日,由共产党员、村民兵队长陈长保介绍,蔡忠义又被吸纳为蔡家村民兵组织成员。解放初的华阴同样人才缺乏、百废待兴,年轻蔡忠义突出的上进表现很快进入所在乡领导的视野。1954年5月,又是一个槐花垂满枝头的时节,经所在乡党支部考察研究,决定选调蔡忠义担任乡蒲惠灌溉管理委员会文书,兼任乡团支部书记。一年后,蔡忠义同志又先后被组织调遣至原华阴凤岭乡、县移民办公室、兴建公社等6个单位工作,时间跨度为15个年头。15年间,尽管工作单位轮换频繁,但无论在何种岗位、何种情况下,他都能够严于律已,自觉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兢兢业业、踏实勤奋,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获取了诸多荣誉表彰。为明心志,在下放镇阳大队劳动锻炼期间,他改原名公文为忠义,以激励自己忠心向党、大义于民。如火如荼,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蔡忠义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和工作锻炼,使得他对中同共产党的认识愈来愈明晰,那颗自1953年5月加入共青团以来接受党组织关怀、培养所萌发的入党心愿更加迫切。“能参加工作好比是放牛娃吃皇粮,那可是当时多少人羡慕的事啊!党的恩情似海深!—这是真心话!”谈起那段岁月感受,老蔡总是感叹不已。此后,他对组织交办的每项工作更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并积极申请入党。翻阅蔡忠义同志个人档案,1973年6月8日为加入党组织写的自传材料:“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在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同志的帮助下,在下放劳动锻炼中被评为县甲等模范下放干部,受到县委和《渭南日报》表扬:在华金公路、西潼公路建设中,先后被评为红旗手、先进工作者,大跃进甲等模范5次,受《渭南日报》表扬;在公社工作中,先后被评为学习模范、先进工作者3次;所有这些,归功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归功于党......”字里行间无不洋溢出他当时“一颗红心向太阳”的革命豪情。1970年8月,蔡忠义同志调至原华阴岳庙公社任民政干事。“坚持原则、勤奋敬业”成为蔡忠义参加工作以来所锤炼和具有的对党负责,为民服务的基本准则。曾和他一起工作三十多年的同事郭兴民讲了他在公社干民政工作的一件事:一次,曲城村一对男女青年来公社办领结婚证,经审核,女方年龄离法定婚龄还差两个月。蔡忠义便认真地向这对青年加以说明,要人家两个月后再来。男青年着急得请来和蔡忠义关系要好的一位同事说情,蔡忠义仍是婉言拒绝。更教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个月后蔡忠义被调到其他单位,他还专门到岳庙公社叮嘱接手他工作的人说,曲城村那小伙对象的年龄不够,结婚证坚决不能办,不然就要犯错误。因此,蔡忠义便有了“蔡原则”这个绰号,而“原则”两字更成为他一生做人处事坚持对照的一面镜子。说到敬业,在岳庙公社期间,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三农”政策,增强工作针对性,蔡忠义同志经常骑自行车下基层,全公社的28个大队,104个生产队,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叫蔡忠义的年青人。每次到群众户家里,他总是把干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当作增进互信、加深感情、促进工作的大事来做,比如:帮群众挑水、劈柴、搬运东西、帮忙收割晾晒等。一进门,一般先不谈工作,先看人家家务忙不忙,自己能帮人家干点儿啥,最后才说工作。长此以往,所做村上工作几乎没有不顺利的,当地群众对他办事认真、讲原则,待人真诚、讲仁义的工作作风津津乐道。还有一件事:那是1998年5月的一天,已经退休在家的蔡忠义同志,闻听到市委老干部活动室装修,有人将里面存放的三百余册《华阴党史》、《智取华山》、《渭华起义》等党史书籍连同废旧报纸、杂志要一起送往废品收购站时,老蔡回想起当初自己任党史办副主任时,和同志们参于征编、出版这些史料的诸多艰辛,他几乎是一路小跑到原华阴市委院内,拉上一名熟悉的组织部领导,硬是从运送的三轮车上翻找出久已布满灰尘的那些党史书籍,为此还和负责清理的同志搞得不愉快。得知市委党史研究室仍没地方存放,他就把这些资料拉回自己家里,随后在搞义务党史宣传的过程中,分批将这些资料发送给44个机关单位、学校和52名热衷党史的干部群众手中,较好地发挥了党史资料资治育人的现实作用。后来,当听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告知这类资料十分缺乏时,蔡忠义同志又亲自用自行车将剩余的百余册资料书籍运送到市委。如今,这批资料成为华阴党史后续征编和宣传的重要参考书目。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们感言:如果没有老蔡抢救的这些珍贵资料,真难以想象每年的党史工作将会是多么的被动!人生的道路总是布满荆棘和迷雾,守住自己心的承诺,很难,但难能可贵!映照在蔡忠义同志入党的过程中更是如此。由于当时那段特定历史条件下“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环境气氛,频繁的政治运动使得干部入党政审异常苛刻,尽管蔡忠义同志凭借吃苦肯干、勤奋朴实的工作作风一路走来,赢得了诸多工作业绩和荣誉,但家庭成份评定偏高、父亲当过伪保长被管制等现实背景一再成为他入党环节上的最大障碍;加之工作中秉性耿直,难免得罪人,人家稍有动作便可能造成你入党政审黄灯闪,红灯停。据不完全统计,蔡忠义同志自1955年4月年满18周岁就向组织递交个人第一份《入党申请书》,直至1975年7月,累计申请入党达20次,时光跨度20年,方获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其拳拳执著、忠党之心可谓至真至诚,以至于当后来有人调侃他说,这是一份“迟来的爱”时,蔡忠义同志总是毫不含糊地正色回应:“党恩如海,我无怨无悔!”信仰是人的根,信仰愈坚定,意志愈坚强!蔡忠义同志信仰共产主义、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坚如磐石。即使在对待个人入党难这件事上,他感言的确有过困惑、不解,甚至痛苦,但他从未怀疑,更谈不上放弃自己的入党选择。20年间,对待领导同志的关心、鼓励表以谢意,直面他人对自己入党难的热嘲冷讽一笑而过,不改初衷。“从自身找问题,与他人寻差距,更加珍惜,倍加努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是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最佳表现。”这是蔡忠义同志在1969年7月1日党的生日那天日记中写的话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为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一员的蔡忠义同志在改革开放后的春天,历任原岳庙乡纪检书记、县档案馆副馆长、县委党史办副主任、太华办巡视员等职,直至退休,总是一如继往,忘我工作,诲人不倦,为党旗添彩!充实而忙碌至生命最后一刻。
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召开。这天清晨,寒气袭人,为喜迎盛会召开,蔡忠义同志不顾刚动完胆结石手术的病痛,亲自联系市委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帮忙,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喜迎十七大”专题宣传版面悬挂在华阴工行门前的护栏杆上。周围过往群众纷纷驻足观看,老蔡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地讲解着,那个状态,有谁能想象得到他是一个刚做完手术的体弱多病之人,更难以相信这时的他其实已病入膏肓,不几天就会作别人世、悄然离去。随后不久,蔡忠义同志病倒了,被诊断为肝癌晚期。住院期间,他还是丢心不下向人们送精神食粮、搞义务宣传的事,只要稍微自我感觉良好,便心急火燎般的要求出院搞宣传,家人隐瞒病情宽慰、阻止他说:“不是家里人不支持你,等你病彻底好利索,你再搞也不迟”。医院里,病痛折磨得他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可老蔡怕家人难过,硬是咬紧牙关强忍疼痛,从不叫出声。由于癌细胞扩散,在主治医生劝导下,家人无奈将老蔡从医院接回家里。得知老蔡病危在家的消息,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建锋和一名同志赶忙前去看望,“真想不到,前些天他还和我们同志一起在工行门前搞‘喜迎十七大’党史宣传呢,现在竟然消瘦成这样!”看到躺在床上被病魔摧残、极度发黄消瘦的老蔡,李建锋面对家属感慨言道。听到老伴说党史研究室的同志来看他,躺在床上的老蔡浑浊、无力的眼神顿时仿佛亮堂许多,他侧转身子,热情招呼老伴、儿媳为客人端茶倒水,因为不知病情,他向看望的同志说:“已经感觉强多了,估计再过两三天就可下床活动,又能搞宣传了。”说完,老蔡又平躺起身子,疲惫地闭上双眼,客人临走向他道别,老蔡表示感谢后更是一再费力叮嘱:“回去后不要对人说我有病的事。”这就是我们的蔡忠义同志,他忘我工作、勤奋敬业、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犹如高山仰止,感人至深。我们更清楚地记得蔡忠义同志不幸病逝的噩耗传来的那一天。那是2008年1月11日,天气阴沉得令人窒息一般,初春的瑞雪伴着肆虐的寒风挥舞向大地,人们心情沉重、行色匆匆,从四面八方赶来为筹办老蔡的葬礼不停忙碌着……,那是一幕天人同悲的难忘场面。更感人的情景是第二天,清晨天寒地冻,灵车缓行,沿殡仪馆途中两侧站立的一群群红领巾冻红着面颊,和华阴社会各界三千余人在雪花纷飞中为老蔡送行;殡仪馆礼堂内外人潮如海,渭南市市级领导,中共华阴市委书记党德才,市长卢发兴等冒着风雪,亲自参加老蔡的葬礼。追悼大会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陈峰主持,市委副书记程军致悼词;蔡忠义同志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其音容笑貌在每个人心头恍若昨日。默哀中,孩子们在心底默默呼唤着为他们作报告、讲故事,可亲可敬的蔡爷爷,党员干部们感叹、追忆着他宣传奔走、奉献为乐的一幕幕……蔡忠义同志的葬礼,在华阴解放58年来,其参加人数之多,规格级别之高,礼仪规模之盛,可谓空前。可以说,蔡忠义同志的一生是清贫的,除两个女儿外嫁外,临到退休,一家四口才住进一间由组织照顾、仅有30平米的简陋瓦房里。儿女们或经商或务农,自食其力,没有沾到为公家工作的父亲一丁点儿光;但是,蔡忠义的一生又是富足的,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比忠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同样收获着党和人民给予他的丰厚馈赠,个人工作先进事迹被中、省、市媒体报道40余次,获各种荣誉65次,成为华阴人民心中的一面旗帜。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蔡忠义同志忠诚向党、无悔追求,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赋予诗人臧克家《有的人》这首诗新的精神内涵,并启迪、激发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让我们思考着如何打理自己有限的人生,从而不至于在喧嚣浮躁、物欲横流的世俗面前走得太远。
南望远山,历经千年风霜雨雪洗礼的华山在太阳的照耀下,愈现峻秀挺拔,它似乎也印证了蔡忠义同志那忠诚千古、大义长存、平凡而光辉的人生形象……
(中共华阴市委组织部干部 蔺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