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战士 永远的楷模
——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和未成年人教育十大杰出公民 华阴市太华办退休干部 蔡忠义
在西岳华山脚下,渭水河畔,有一位普通的乡镇科级干部,退休18年来
,他以常人难以理解的义举,主动担当起党的义务宣传员。他不向上级申手、他不给任何一级党组织增添任何麻烦,他不仅不要报酬,还自费制作各种宣传板面,主动担当起“中小学思想品德辅导员、失足青年教育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报告员、党史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员”,向广大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失足青年进行党史、德育、和普法知识宣传。
18年来,他穿行于华山脚下,奔走于秦东大地,他风雨无阻,骑着一辆烂车子,行程2万多公里,做各种报告903场,听众达40余万人次;18年来,他的先进事迹被中、省、地等各种媒体报道38次,获得各种荣誉59次,被人们誉为“超级精神富豪”。然而,他在物质上几乎一贫如洗。临终,他在市区没有住房。现在遗属仍住在太华办的公房里;他是数届党代表,经常与省、地、市、乡领导一起开会、工作,但不曾向任何领导讲困难,求办事。他的子女没有一个在政界工作,甚至下岗失业,全凭自己自食其力。
然而他作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的亲切接见。2002年10月,他在数以万计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团中央、司法部、教育部、中宣部和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评为第三届全国未成年人教育十大杰出公民。
他就是华阴市太华路街道办退休干部蔡忠义。
他虽生在旧社会,却长在红旗下。他把对党
的无限忠诚,落实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蔡忠义同志1937年出生在华阴市孟塬镇蔡家村。他和雷锋同志一样,虽然生在旧社会,却长在红旗下。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使他成为毛泽东时代的一位好青年。1954年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家里成份偏高,屡次申请入党,都未被批准。于是他就年年写。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和“唯成份论”的时代,虽然屡次未批,但他从不灰心。据查,蔡忠义同志曾经写入党申请23次,历时20年,才被组织接收为党员。
入党后的蔡忠义,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无论是在档案馆、党史办,还是太华办,他都把对党的一片忠诚,化作一腔热血,努力工作,认真干事。正如蔡老生前所说:“你把平凡的事干好了,你就不平凡,你把简单的事干好了,你就不简单”。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参加工作40多年来,几乎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现在,同志们若有兴趣,可以去蔡老家里看一看,各种奖状、奖章、证书一大堆,各种“红本本”让你数都数不清。
蔡忠义同志原本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在工作中,他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硬是靠认真、敬业、勤奋,把自己溶入到为人民服务的洪流中去,磨练成“大本”都难相比的“文化人”。
我们说,蔡老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干部,他能荣获国家级荣誉,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感动。那就是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蔡老健在的时候,我不止一次问到:蔡书记,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蔡老嘿嘿一笑说:“你不知道,我是高小文化程度”。我再问:听说你原来写广播稿和宋部长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说是:有一年,他给华阴广播站写稿子,一天写了七篇,让宋部长修改,宋部长看后说:“你一天写七篇,此七篇无一篇可用,建议你今后七天写一篇”。他还是嘿嘿一笑说: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我们看来,这话确实太打击人了,若是一般人,兴趣、劲头全无,可蔡老不是这样,硬是靠忠诚和执着,不断的写,不断的炼,最终多篇稿件被原华阴县广播站采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基层单位的经验、做法与事迹。
蔡老一生首先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认真”。
1999年冬,乡镇开展“四教育”活动,太华办党委组织全体干部参观蔡老的学习笔记。我可是亲眼目睹了蔡老的学习笔记的,他一年一本16开笔记,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甚至很少有涂改的痕迹。从参加工作到“文革”,从“路线教育”到改革开放,从整党教育到退休之后,其整齐和认真的程度,实在令人敬佩。
我们说,我们许多人都写日记,但大多是学生时代。我们许多人都有工作笔记,但那是在职期间,我没见过一个退休之后的老人,还坚持写日记、记工作笔记。
他退休18年来,记写学习笔记8册、计15万字,编写讲义100万字,汇编宣传资料80万字。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他把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党的义务宣传教育事业。
退休后,发挥余热,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我们好理解。但他不仅“不要报酬,不要招待,不要接送”,甚至把退休金的大半用于党的义务宣传事业,我们难理解。市场经济、物欲横流。在常人眼里,不赚钱的买卖都不做,但赔钱的事蔡老却在认真的做了。在整理蔡老的事迹中,我们百思不得其解,他抽烟不会,喝酒返胃,他到底是为了啥?图啥?最后,我们只能用两个字来解释,这就是忠诚,对党的事业,对人民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奉献二字不难解,无私党员今难求。 退休之后,
他麻将不会,聊天乏味,他要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按照规定,科级干部53岁就退居二线。他和众多科级干部一样,退居了二线。他当时和不少人说过,这50来岁,没灾没病,该干什么呢?他说:咱麻将不会,聊天乏味,不能坐在家里等老,于是他就试着干起了党的义务宣传工作。开始,他凭自己对党史有基础,了解较多,光讲党史和《智取华山》的英雄故事。如“张明炬舍身送情报”、“程俊佐智斗伪专员”、“八勇士智取华山”等,后来,他觉得,光讲党史不行,他认为社会上什么问题多就讲什么,于是,他又开始讲起了怎样预防和挽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此,他多次到中小学、劳教所、看守所、面对面向失足青年讲课。
1991年12月7日,提前约好要去桃下镇兴建小学作报告,可是天公不做美,早晨起了大雾,又下起了冻雨,使他在途中两次迷路,几次摔倒,十多公里的路竟用了三个多小时。当他一身“银装素裹”推车踏进校门时,熟悉他的校长半天才认出他,然后仅仅握住他的手,心痛地说:“你这人真是的,天气不好就甭来了,改天也行啊!”可他说:“应承下的事,不能随便就变了”。
1993年秋,蔡忠义去老家孟塬镇参加外甥的婚礼,婚礼前却跑到附近的营里小学给孩子们讲起了革命故事。这一讲竟把外甥结婚的事忘得一干二净,急得外甥好长时间找他“坐媒席”,怎么也找不见人,直到婚礼结束也未见他的人影。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1993年10月23日,蔡忠义患病多年的兄长不幸去世。丧事过后的第二天,去坟前烧纸上香时,他抬头看到附近山坡上有一所小学,便揣着讲稿,主动找上门去,给师生们做了一场革命故事报告会。那天二女儿蔡小俊突患阑尾炎,慌乱中一家人把女儿送到医院却怎么也找不见他。为此,许多人嘲笑他没有人情味。
然而,“没有人情味”的蔡忠义却把关爱毫不吝啬的给了身边每位需要关爱的人。
有一次,去华山中学做报告,听说孟塬镇有个青年被人打伤,伺机报复,他放心不下,前后打听详细地址,顾不上休息,立即跑到这位青年家,苦口婆心地劝说:“如今是法制社会,要依法办事,一味报复只能使事态扩大,甚至使自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就这样,一起可能发生的悲剧经由蔡忠义的劝导,化干戈为玉帛。
2002年春节前夕,他在闲谈中得知,邻村有两个青年正在准备凶器,一个打算杀死岳父,另一个计划在年三十灭掉奸夫全家。虽然只是传闻,但人命关天,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当天设法寻找到这两名青年,教育他们依法办事,切不可感情用事,一失足成千古恨。回家后,他仍感到心里不踏实,将此事报告给了公安局。后来,在干警们的共同帮教下,这两名青年放弃了行凶的念头。
为党进行义务宣传,搞普法教育,并不是一帆风顺。且不说他经济拮据、年事已高,冷言、冷语、冷面、冷板凳,蔡忠义没少见过,还吃了不少闭门羹,更有甚者,说他是出闲力、说闲话、操闲心、鼓闲劲的“四闲”干部,讥讽他“大家都在抓经济,你却在热心放空气”。
2001年7月的一天,本村一个人在巷道里碰见蔡忠义,对他说:“老蔡,村外的一根电线杆倒了,你赶快去扶起来吧!”他说:“电杆倒了有电力局、有村上,再说我一个老头子能有多大的力气?”回到家里一想,人家是在骂他“出闲力、说闲话、操闲心、鼓闲劲”哩!
有人说老蔡是一个傻子,一个痴人,尽干些没实惠的事。面对恶言冷语、挖苦嘲讽,蔡忠义没有悔心,没有退缩,而是编了一首“十不怕”歌来激励自己:
“听了几句风凉话,坚定信心不害怕。我又不是干坏事,越说我越干劲大,
对此,他又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夕阳晚照讲奉献,走南闯北我情愿,年老时间很有限,只要活着就要干,不管别人怎么看,认准方向不停站”。
看来这个“四闲”干部,他是当定了。
如果说蔡老在职时还有本职工作“影响”的话,那么,离职退休之后,他就可以全身心干在职时没时间干的事。
离职退休后,他本该和众多的退休干部职工一样,散散步,养养花,抱个孙子溜个湾儿,但他不。他不但自己闲不下,还把家里人都拉上。他自订报刊,自印资料,自编讲义,自制板面。许多时候,一个人不行,把老婆孩子都拉上。他人老视力不好,不是叫女儿抄卡片、摘资料,就是让老婆糊展板,打下手。早先身体好,他不让人管,自己来去骑车,风雨无阻,后来还隔三差五,让儿子用车接送,但绝对不给受讲单位添麻烦。
时间一长,家里人也慢慢理解了,习惯了。但有一件事,却让我们难以理解。
2002年3月上旬,蔡老到四川省三台县看望远嫁的大女儿。你说这探亲就探亲麻,怎么还不忘他的事呢!他在三台县当地的6所中小学又开始讲课了。由于四川人听不懂“老陕”话,他就叫女儿当“翻译”,硬是在川做了三场党史、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报告,还自费印发了1200多份宣传资料,此举,感动了三台县委,3月18日,三台县委书记邱明君派人送来了“东秦使者,巴蜀榜样”的题词,四川多家新闻媒体也先后作了报道。对此他在日记里写到:“娃娃是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让我抓紧时间为下一代多做点事情吧”!
“东秦使者、巴蜀榜样”,我们说,凭蔡老对党无限忠诚的精神,叫“全党榜样”,我们说一点也不过份。
2001年4月11日,渭南市政法委邀请他到各县(市、区)做法制报告,他一口答应。在此后的20多天里,他和政法委的工作人员一起,奔波在秦东大地上,做报告11场,使服刑人员受到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在富平县看守所,面对130名服刑人员,他动之以情、晓之于理,语重心长,教育大家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一名20岁的女服刑人员听完报告后,跪在他面前,痛苦流涕,表示今后要弃恶从善,远离毒品,远离犯罪,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富平看守所为此给他送了“奉献余热,功在千秋”的锦旗。
最啊!为了当好党的义务宣传员,蔡忠义把家庭重担一古脑地交给了体弱多病的老伴张秀云。而他的四个儿女全部下岗在家,没有一个沾过父亲的光。二女儿蔡小俊说:“我们家连房子都盖不起,祖孙三代十六口人,大部分都在外边租住。我妈身体一直不好,我们的孩子又小,还要跑营生糊口,可爸爸整天不在家,对家里的事不闻不问,惦念的全是他的那些‘宝贝’,做报告都上瘾了”。
他的事迹,让我联想起了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一句经典台词:“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要做有意义的事”。蔡忠义同志就是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一名活得几乎有点“傻”的典范!
官到贫时乃是清,去任荣于在任时。物质生活的清贫,动摇不了他的信仰,相反他的义举,使他成了“老来红”!
论精神,蔡忠义有一本特殊的“台帐”,记载着他获得各种荣誉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赞誉、勉励。他确实是一名“超级精神富豪”。可是论物质,蔡忠义同志确实是一名贫困者,是仅仅越过“低保线”的贫困者。家里没有一件象样的家俱、电器,一家人全靠他微薄的退休金。真正是我党“官到贫时乃是清”的好干部。可是他“去任荣于在任时”。
退休后,他每年都要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不少资金,自费订阅多种法制刊物,剪辑成8本近50万字的法律知识和案例汇编。为了增强宣传效果,他还编写了朗朗上口的《普法三字歌》、《普法七字经》、《日常美德歌》、《人生十悔歌》,藏头诗和顺口溜等,免费印发到全市中小学校。
如今,这些通俗易懂的学法儿歌、劝善格言通过卡片,已在全市五十多所学校广为流传。象“学法守法,不惹麻达”、“一人守法,幸福全家”、“旷课逃学永不沾,黄色书刊决不看,禁染烟酒坏毛病,决不跟上害人精”等等这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在全市80多所中小学广为流传。许多老师说:“这些卡片是学生学法守法的标尺”,家长说:“蔡忠义给娃娃送来了分辨善恶的镜子”。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计。2001年11月24日,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教育的蔡忠义同志异常兴。
搜集资料、制作卡片、编写讲义……。
为了尽快在全市掀起宣传贯彻《纲要》的热潮,从2002年2月26日起,他一鼓作气,深入到学校、机关、部队、厂矿,连续做了6场报告。有一天,当他拖着疲备的身体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10点多钟。第二天起床时,他感到头昏眼花,跌倒在地,家人把他送到医院治疗了7天。可病情刚有所好转,他就催着办了出院手续,不顾家人的反对,拄着拐杖又去做报告……。
就这样,从3月份开始到当年年底,他巡回在华阴全市的中小学校,做了55场报告。难怪二女儿蔡小俊说:我爸作报告上了瘾。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呈现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近年来,蔡忠义在原来儿歌、格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总结,形成了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自我防范的“十七不得”、“二十应当”,并向学校、家长和社会发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十二应当”和“十不准”倡议。去年冬,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赌博专项行动,他搜集资料汇编成《禁毒专集》,印刷8000余册,通过渭南市司法局发放全市中小学。他说:“不能让社会陋习、违法犯罪分子毁了祖国的未来。在这场斗争中,我们输不起!”
家住华阴市南寨村一名叫陈真的同学,上初二时染上了一些坏毛病:旷课进网吧,上课看武侠小说,课间吸烟,常和一些社会小青年混在一起。家长恼心,老师担心。后来听了他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报告后,震动很大,象变了一个人似的,痛改恶习,认真学习,最后以452分的好成绩,考上了高中。
西关小学有一名小学生,经常和同学打架,砸坏教室玻璃。听了蔡爷爷的法制报告,看了展览后,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努力学习,乐于助人,转变很快,多次受到老师的表扬。失学少年屈利利,经过蔡老师的长期帮教,受到教育,改掉了恶习,走上了守法之路。为此,华阴电视台还拍摄了《屈利利的转变》专题片,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许多青少年正是在他的教育规劝下,提高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据不完全统计,18年来,共有14人打消了凶杀念头,57人弃恶从善,126人改掉了不良习气和冒然从事的毛病,避免了许多违法事件的发生。
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好注解。
18年间,蔡忠义先后被渭南市委关工委、华阴市委等35家单位聘请为党史报告员、校外辅导员、法制宣传员、普法研究员、执法监督员等;连续多年被华阴市委评为综合治理、“三五”普法宣传先进个人。同时光荣地当选为渭南市第二、第三次党代会代表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2000年度被评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和全国“三五”普法先进个人。2001年8月,在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他作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殊荣的获得者,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2年10月,蔡忠义在数以万计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被团中央、司法部、教育部、中宣部和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评为第三届全国未成年人教育十大杰出公民。
2007年9月,蔡老胆结石手术出院不久,他不顾病痛,又开始了工作。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他的心情格外激动,当天他就走上街头,悬挂宣传资料,宣传党史,并主动向市委宣传部申请,做一名“十七大精神报告团”成员。但此后不久,他又一次住进了医院,经诊断为肝癌晚期。他的病情牵动着华阴各级干部群众的心,而他怕影响自己整理资料进度,几次闹着要出院,家人没办法,只能设法宽慰他。在病床上,他还念念不忘他未整理完的资料,不停的翻着看着,并把他刚刚整理的《人生价值》剪贴本递给孩子们看,并说:“好好看一看,对自己和后代都有好处”。他还想等病好了以后走上街头,走进学校,走上讲台,可是,他太疲劳了…….。2008年元月11日,带着他永远也整理不完的宣传资料,永远也编不完的法制歌谣,永远也做不完的报告,永远的走了…….
华岳俯首,渭水含悲。
风吹白花似雪飘,条条挽幛如阴云
噩耗传来,人们悲痛不已。数以万计的华阴各界群众,冒着刺骨的寒风,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
蔡忠义是我市涌现出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他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无比热爱,无论在岗还是退休,都表现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讲党史做报告,精忠撼华岳;倡荣辱明法纪,情义暖秦东。他甘于奉献,不计名利,老有所为,退而不休,执着追求。从他身上,我们找到了共产党员为党为民做什么、怎么做的答案,他用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的追求和信仰,为我们新时期共产党人树起了一座丰碑,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楷模。
忠诚让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中共华阴市委党校支部书记 杨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