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群雁高飞头雁领——信丰县大阿镇村支书扫描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14 07:48


  “要想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子好不好,关键看领导”,这两句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了当今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保障。

  信丰县大阿镇党委下设18个农村党支部,党员616名,连续任职10年以上的现任村支书有9名。该镇拥有全国最大的半夏种植基地,是赣南最大的耕牛集散地,甜玉米、西瓜、辣椒、草菇、烟叶、脐橙等产业久负盛名,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互为补充的经济发展格局。现全镇人均年纯收入达3600元以上,住房砖瓦化率超过90%。

  以前,这里是穷得出了名的“糠包镇”。是谁,将它变成了人间天堂?村民们的话就非常朴实:“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要感谢各村的村支书!”

  刘传良:支部建在协会上

  刘传良,男,56岁,1995年任禾秋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禾秋农民种植半夏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信息不畅,销路不广,价格一直由广东一张姓老板控制,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一直上不去。2001年,原本4块多钱一公斤的半夏直落到1.6元钱一公斤还卖不出去。刘传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根据近几年半夏产品销售难、技术经验交流不及时、产品价格不合理等问题,他组织党员牵头,于2002年成立了“半夏协会”,并担任理事长。刘传良带领党员刘斌、刘家型等奔赴安徽、河北、河南、浙江、广西、四川等地考察市场,联系销路。工夫不负有心人。协会成立的第二年,全国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每天都有几十名客商到禾秋采购半夏,产品价格一路飞涨,现已卖到9.6元一公斤。禾秋半夏市场已成为江南最大的半夏集散中心,年销售半夏6000吨,不但与国内各大中药材批发市场相连接,还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港澳台地区。

  实践证明,党员牵头组建协会,群众真正尝到了甜头,产品价格得到了统一,比原来提高了很多。同时,按照支部加协会、支部建在协会上的模式,大阿镇在辣椒、脐橙、草菇、甜玉米等产业协会上,都建立了党支部,发挥党组织对协会工作领导和指导的重要作用。现在,各专业协会在信息沟通、技术指导、经验交流、促进产销等各方面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实现了产品的规模效益,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雏形。

  康华兵:勤劳致富作示范

  康华兵,男,38岁,1999年任东风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制种、优质稻、甘蔗是东风村的老产业。随着市场的变化,这些产业已失去了往日的魅力。康华兵上任之初,根据市场需求,与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决定引导群众发展甜玉米、泡菜、烟叶、西瓜等产业。没有种植经验,村民们不敢冒风险。“发挥党员先进作用,练就过硬本领,做勤劳致富的领头雁”。康华兵动员全村47名党员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他首先在自家地里种了4亩烟叶进行试验。规划设计、购买烟苗、栽植培土、浇水施肥,烟叶栽好了。但是,由于烘烤技术不过关,烟叶并没带来好效益。第二年春天,他自费到其他乡镇实地学习后,已熟练地掌握了整套技术。在几年的实践中,他家的烟叶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农民从他的实践中看到了希望,他因势利导,带领5户群众发展了100亩烟叶。老党员杨定华、肖照生等也通过种植泡菜、甜玉米、西瓜获得巨大成功,如今带动全村村民种植了400亩泡菜、300亩甜玉米、500亩西瓜。

  刘学相:产业带富莲塘村

  刘学相,男,36岁,1999年任莲塘村党支部书记至今。

  走进莲塘村,真像是走进了世外桃源:宽敞整洁的村道,拔地而起的乡村别墅,绿树红花掩映的学校,电话、闭路电视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设施……

  莲塘村有1300人,其中600多名青壮年外出务工,缺少劳力成为该村发展产业的最大拦路虎。由于村民思想守旧,种植结构单一,耕作效益很低。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刘学相深刻地认识到:在贫困山区,不能只停留在一项或几项养殖种植模式上,要利用丰富的资源优势,不断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刘学相上任伊始就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全村发展效益相对较高的半夏800多亩,种植蘑菇20万平方米,饲养母猪100多头……

  “抓党建,建设新农村,一定要搞好产业。”刘学相深有感触地说。产业带富莲塘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去年,东仔口村小组经过新村改造,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土砖房变成小洋房,令村民刮目相看。今年,其他8个村民小组纷纷要求列入新农村建设点,有两个小组没如愿还到县里“上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罗昌德)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