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为了新世纪的召唤――记海淀区法院法官宋鱼水
来源: 发布时间:2008-09-28 07:37

image

【简历】

宋鱼水,女,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汉族,1989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海淀法院经济庭工作,先后任书记员、审判员、副庭长,2002年3月任海淀法院民五庭(知识产权庭)庭长。工作期间,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深造,1998年取得法律专业硕士学位。

自1993年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以来,宋鱼水共审理各类案件1000余件,年结案数位居同庭室前列,高质量地审理了200余件重大、疑难、新类型案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有数篇论文在全国法院系统和北京市法院系统论文研讨会上获奖。

因工作业绩突出,宋鱼水曾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全国"十行百佳"妇女、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等荣誉称号,并被最高法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好法官"。2004年1月19日,宋鱼水光荣当选"中国法官十杰",获得"金法槌"奖。2004年五一前夕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中国法官十杰”报道之一 宋鱼水不办人情案

在海淀法院的会议室里,记者见到的宋鱼水法官身材不高、甚至有点儿消瘦。但她却站在了许多荣誉的巅峰:最高人民法院和全国妇联授予的“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中国法官十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4年9月,宋鱼水法官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

为送菜民工讨回工资

作为法官,宋鱼水以情待人令很多人感动。“让当事人体验到司法温暖。”这是她常说的一句话。
“我怎么也无法忘记十几年前审理的第一个案子”。宋鱼水回忆说,原告是个起早贪黑给小饭馆送菜的民工。那年冬天很冷,他一大早来找我,穿得非常单薄,破旧的衣服已看不出颜色。尽管屋里开着暖气,他还是微微发抖。“我也是在山东农村长大的,见到他的模样我心里很不是滋味。”那位民工说,他给一家饭馆送了一年的菜,但对方一直没给钱,年关临近,他冒着严寒一趟趟去讨要。要的次数多了,他被老板赶了出来。

当宋鱼水带着这位民工找到该饭馆的老板时,对方说:“法官,我冤啊,我这餐馆是转租来的,是原来的老板欠他的菜钱。现在那个老板跑了,为什么让我当替罪羊?”“这不叫替罪羊,按照法律规定,你可以找过去的承租人追要,但你现在必须先把钱还上!”宋鱼水回答说。

“后来,那个民工终于拿回了薄薄的一叠钞票。他说,他重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都在等钱用。听到这句话,我的鼻子酸了。”十几年后的今天,宋鱼水讲起这件事时,眼中依然闪着泪光。

亲戚进京说情被婉拒

但宋鱼水对待“情”字,有着她的哲学:要以情待人,不能依情办案,否则就绝不是一名刚正的法官,也就没法做到公平公正地判案。

有一次,宋鱼水山东老家的一位亲戚来北京,为老家一家企业的官司说情:“你关照关照吧,我回去才好做人。”宋鱼水当时非常为难,但她最终还是笑着对亲戚说:“我要是让你好‘做人’,我自己就不好‘做人’了。”亲戚领会到她的意思,表示了理解。

从事法官职业15年来,宋鱼水多次面临着情与法的冲突,但她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无情”办案。宋鱼水坦陈了法官办人情案带来的恶果:“许多当事人一辈子可能就只进一次法院,但如果就是这惟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你办了人情案,让他受到不公正判决,会动摇他对整个法律、整个社会的信心,并将在其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

时代先锋:国徽在上--法官宋鱼水的故事之一

哪怕是最简朴的中国法庭,都会在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国家和法律,就用国徽和法官身上披着的法袍这两个庄严的表征,把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责任放在了法官肩上……

无言,却有力。

宋鱼水始终不能忘记那个民工,那是她办的第一个案子。

民工起早贪黑地给小饭馆送了一年的菜,饭馆一直没给钱。大冷天他一次又一次找饭馆,都被轰了出来。他穿着一件破旧的单衣,在宋鱼水房间的暖气旁止不住发抖。

事实上,饭馆已几经易手。宋鱼水见到现任老板:“按法律规定,你可以向过去的承租人追偿,但你现在必须先把钱还上。”

结案后,民工捧着终于追回来的薄薄一叠钞票痛哭——重病的妻子和上学的孩子急等着这一点点钱。

相对于其他人,更让宋鱼水动心的是弱势群体,她称他们为“门外的人”——就像是想听音乐会但没买到票,一边伸长脖子捕捉门缝里传来的美妙音乐,一边焦急地等着退票的人,宋鱼水觉得他们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人。但她因此更加慎重,因为同情不能代替法律的公正。

她的同事评价,作为一个法官,最难的,往往不是人们所想像的拒绝办人情案,而是见怪不怪后,对当事人矛盾的麻木和漠然。优秀的法官,却总是拥有这样的品质:一个类型的案子,已经见过几百回了,但他们对案子的兴趣和努力,却永远像是第一次遇到的新鲜事一样。

洞察之力对一个法官肯定是十分重要的专业素质,但悲悯之心却是一个优秀法官的人格基础,将决定着这个法官是否能够透过案子本身,将目光投向社会和人生更深邃的远方。

宋鱼水是农村姑娘,她靠着每个月国家提供的18元钱助学金读完了大学。她来自于这个群体,也从没忘记过她曾经的归属。

帮助民工追菜钱,是任何一个法院每天都要面对的众多小额案件之一。宋鱼水认为,小额并不等于小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都应受到同等的尊重,不管这个人是卖菜的还是亿万富翁。

她对自己约法三章:不轻视小额案件,因为它事关百姓生活;公平地对待每个当事人;不论是什么样的当事人,都宽容以待。

这个自我约定,对宋鱼水来说长期有效。

宋鱼水说,中国老百姓如果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走进法院大门的。许多当事人可能一辈子就进法院一次,如果就是这唯一一次与法律的接触,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得到一个想不明白的结果,就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深的伤痕;而维护了一个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就会增加一分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对社会的信心。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宋鱼水的法律文书风格非常平实,深入浅出,是浅显的通俗语言,而并非满篇法律工作者方可读懂的法言法理。她认为,既然判决书是给当事人的,应当尽量让他们能看明白。

法院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其中大多数人从未有过诉讼经验,即使到了法庭,很多当事人连什么叫做诉讼请求都不明白。

一天,宋鱼水办公室来了一位老年妇女,她声称有人对她的著作进行了抄袭侵权。由于事隔多年,又经历了单位人事变动、文革以及家庭变故,当事人的精神受到了严重刺激。她不容宋鱼水说话,翻来覆去就要求法院为她做主。

宋鱼水耐心地告诉她,如果打著作权官司,就要带手稿以及与被告著作的比对表等。但一切有益的法律指导均对这位妇女不奏效。这样的谈话一直持续到晚上6点半。分手后到食堂吃饭时,宋鱼水突然意识到因为下班,老太太可能被锁在办公楼里了。于是,她急忙一层层寻找,并每隔十几分钟给其家里打电话询问。直到两小时后才与回到家中的当事人联系上。这位妇女非常感动,反复说,“没想到你还惦记着我。”

宋鱼水说,这个案子因证据不构成侵权我们没有支持她,但是,我希望让她明白,虽然生活有那么多磨难,但还有人关注她,爱她。

在如此的案子中,宋鱼水突然发现了法官的“诊疗”作用。法律在她手里具有了温度,这种温度可以暖和很多在社会复杂矛盾冲突中受到伤害的当事人,使他们感到被重视。心理得到释放的很多当事人其实要求不高,就是有重视他的人听他倾诉,在这样的当事人面前,有时判决结果倒在其次。

宋鱼水试图解释什么总是细声细气地说:“嗯,是这样的……”

但这只是她的外在形式,她内心非常有主见,只不过,内心的坚定并不通过外表的硬朗来表现。

她非常坚持,比如她的廉洁。

宋鱼水并没有一大套道理来说明她保持廉洁的根本原因。她理由非常简单:法官是用老百姓纳税的钱来培养的,是吃“官粮”的;我爱我的职业,所以我维护它。若是想赚钱,我可以不做这个职业。

在这种思想基础上,她说出了一句像是警句样的话:一个优秀律师后面可以有百万家产,一个合格法官背后,只能有洁白朴素的生活。

宋鱼水曾遇到一个当事人,几次打电话表示自己从未打过官司,要求宋鱼水给他推荐律师。

她回答:“法官不能给你推荐律师,理由很简单:我如果给你推荐了律师,你会怀疑我从中获取费用,对方也会怀疑我偏向你。”

挂断电话后,宋鱼水有些遗憾,甚至矛盾。正常情况下,法官根据律师的诉讼水平为当事人推荐合格的甚至优秀的律师对当事人来讲是件好事,会起到最好的帮助作用,但法官介入此事,一定有人认为法官有问题。

清白是法官必须坚守的职业和道德底线。宋鱼水的原则是,一朝湿鞋将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决不给别人怀疑自己清白的机会。

一个当事人给另一个法官送化妆品,刚工作半年的年轻法官不知道如何处理,跑到宋鱼水那里问她该怎么办。年轻法官觉出了宋鱼水的难过,宋鱼水说,不应该让你们这些年轻人这么早就面对社会的阴暗面,这是对你们巨大的挑战。

宋鱼水说,这样的事情一旦有了开头就收不住了。同时,她也告诉年轻法官,打电话让当事人把东西拿回去,但态度一定要温和。

法官的收入并不高。偶尔,宋鱼水看到有的律师痛痛快快地花钱飞国外度假,手头拮据的自己也有一点失衡。但她会说服自己,“这只能说明法官在社会上的地位还不够高。”

她也会遇到人情案。宋鱼水不会对说情的人直来直去地说:“你别来,来了我也不理你。”那不是她的处世风格。接到那些邀她“出来坐坐”的电话,她会委婉地说:“哎呀,我很忙啊。”对方连打三四次,都是这样的回话,电话就不会再来了。“人情和利益往往连在一起。只要不贪,就没有什么推不了的人情!”

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判满意,也会感谢她,宋鱼水对这种事后的感谢也拒绝:“我有权代表国家审判,但无权代受谢意。裁判一下,案子和关系就应该一块儿了结。”

宋鱼水对为案子说情的人有着她的理解:说情的人绝大多数是为着得到公平判决而来,并非为要求法官向着自己。因此,她会很温柔,但很有力量地回绝,但是,给当事人留面子,让人家心里能够接受。同时,宋鱼水会鼓励当事人去收集最为有力的证据,书写最有说服力的代理词。她告诉当事人,在法庭上说服法官我吧,这样才能赢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她曾经多次为说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如果我办了人情案,那么托我办事的当事人肯定感谢不已,可另一方面,他会在心里说,法官真黑。他的心里也会对生活留下灰色的印象。”

十几年来,宋鱼水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也没有利用庭长职务向审判人员施加过任何不公正的影响。

她的领导说,对这个人,“我们敢打保票!”她的同事说:“能做到这点,真的很难。”

国徽在上,法袍在身,天平在心。法官的职业,宋鱼水从事了十五年。

宋鱼水,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至今,她的最佳状态,仍然出现在走上法庭,法槌一敲,说出“现在开庭”的时候。

时代先锋:五问法官宋鱼水 

为充分展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今天起。本网与中央新闻单位、各省区市新闻单位共同推出《时代先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报道各条战线、不同岗位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党组织,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在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和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事迹。

“一下子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涌向我,我没有足够的准备,太突然了。”坐在我面前的宋鱼水淡静温柔,没有丝毫的做作。听着她由衷的话语,看着她柔和的笑容,让我很难相信自己面前坐着的是一位全国鼎鼎有名的法官。

就是这样一个今年刚刚38岁,外表柔弱,内心刚直的女法官,在独立办案11年来,公正高效地审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200余件,其中300余件属于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最终处理结果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她经手审理的"桂香村"商标权纠纷案、职员"跳槽"引发劳资纠纷案、特许经销权纠纷案等很多案件,在中国司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成为经典判例。

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宋鱼水是如何能够做到这样的呢?我心中留下了无数问号……

一问鱼水:你是如何追求“胜败皆服”的

宋鱼水担任法官的北京市海淀区,有号称中国的硅谷中关村科技园区,这里经济发达,高新技术企业集中,遇到的案件情况复杂,涉及的领域大都处于科技前沿。而她担任庭长的知识产权庭受理的案件很多都是涉及领域最新,情况最复杂,社会矛盾集中的交汇点,对法官的办案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

一家电子租赁公司,经宋鱼水的手打过两场官司,一胜一败。他们第三次打官司时,正巧还是宋鱼水承办。经审理查明,该公司出资,按照南方某电视机厂要求买了一套生产设备,供其使用,但电视机厂长期拖欠租金。租赁公司要求该厂偿还租金、逾期利息及罚息,同时要求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当时,这类融资租赁案件很少,法律规定也比较抽象。如何适用法律?宋鱼水到处请教,收集信息,还专门买了相关的书籍参考。最后判决:电视机厂偿付租金、逾期利息,驳回租赁公司要求罚息和担保公司承担连带责任的诉讼请求。 

判决后,这家租赁公司有些难以接受。代理人拿着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找到宋鱼水询问,宋鱼水一条一条地解释,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最后对方终于服气了。

这位代理人说:"在你这打官司不是一次两次了,还真是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两天后,写着“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锦旗送到了海淀区法院。

二问鱼水:对待民工和大款,你是一视同仁吗

在宋鱼水看来,在法律上,国王和乞丐是平等的,民工和大款更应当是平等的。    

一个临近春节的寒冬,刚刚做了法官的宋鱼水遇到了一个起早贪黑给小饭馆送菜的民工。他穿的非常单薄,破旧的衣服已经看不出颜色,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依然瑟瑟发抖。他就是宋鱼水接手第一个案件的原告。

经过宋鱼水的公正审理,民工拿到了自己应得的工钱。他手里捧着那薄薄的一叠钞票时,痛哭流涕:他重病的妻子和正在上学的孩子都在等着他这点微薄的薪水过年。

如此小额的案件与很多大案相比似乎不值一提,但宋鱼水从小生长在山东农村,依靠国家的助学金读完大学。在内心里,她有更多的理解、耐心和宽容之心,深深理解弱势群体内心的苦楚和渴望。宋鱼水认为,自己作为一个法官,除了威严之外,还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司法来温暖和关爱当事人,让他们信仰法律,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

三问鱼水:为什么你经手的案件70%都是以调解告终

打官司,无疑是为了解决矛盾,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然而,宋鱼水经手的案件70%以上都是以双方当事人调节告终,这是为什么呢?

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起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案:原被告本是同窗好友、合作伙伴。后来,被告离职另起炉灶,双方利益发生冲突。经过9次询问、4次勘验、4次开庭审理,查明了事实。

宋鱼水用自己的高超调解能力和循循善诱的话语,使本来积怨已久的当事人在法庭中化解矛盾,在法庭外重新握手言和再次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当时案件原告的代理律师何畏说:“两个冤家重新走到了一起,成为盟友,在我看来,这样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对案件判决的意义,成为法院化解社会矛盾的典范。”

宋鱼水认为,调节是使双方当事人利益最大实现,社会财产损失最小。法官要研究当事人心理,多一点关爱,多一点理解。告诉当事人法律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基础是感情,法官需用要一颗公正的心,避免问题激化和火上浇油。

据海淀区法院统计,宋鱼水经手的案件70%以上都是以双方当事人调解告终。对法官来说,调解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调解的入情入理很难得。调解更是一门艺术,是法官对当事人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把握,是公正与善良的艺术。

四问鱼水:你和你的同事们办了许多“全国首例”案件,靠的是什么

2002年,中关村科技园区发生了一件某著名学者诉一家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案件当时极受关注,因为对数字图书馆侵不侵权,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理论上存在争议,实践中也没有先例。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影响到双方当事人的实际利益,而且事关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宋鱼水查阅了大量国内外信息资料,了解国际发展趋势,同时立足中国国情,在作者和经营者之间慎重进行利益平衡:如何做到既不侵权,又使数字图书馆成本最小?

最终判决,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宋鱼水和其他法官认为鼓励创造性的劳动更重要,尊重知识、尊重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科教兴国。这个案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首。

像这样“全国首例”、“全国第一” 的案件,宋鱼水和她的同事们办理了多起。他们就是这样通过追求法律精神,给出明确判断,使一个案件,引导着一个行业和社会生产生活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宋鱼水说,自己在案件未画句号前,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她自认为不聪明,IQ(智商) 、EQ(情商)均不高,但注重调查研究、与助手协作,调动律师的积极性。正是她的谦虚谨慎、钻研勤奋,使她得到了同行和当事人的尊重和信任,使她最终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专家型法官。

五问鱼水:遇到当事人送礼你怎么办?你怎样看待荣誉和财富?

作为一个法官,在审理案件时遇到有人说情是很常见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况宋法官也有她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和办事方法。她说,说情人,绝大多数都是希望案件能够得到公正的判决。他之所以会找人说情,主要是出于对法官的不信任,对司法权威的不信任。只要我办案公正,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如果我对说情人许诺了什么,那会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对方会感谢我施恩于他,第二,她一定会在心底里觉得“法官真黑”。利用法官手中的权力来寻私利,有悖于我对法官这个职业操守的维护。我也希望整个社会能够努力创造一个让法官廉洁自律的法制环境。

有人问宋鱼水,有没有难以推却的人情时,她说:“人情和利益往往联系在一起。只要不贪,就没有什么推不了的人情!”十余年来,宋鱼水没有一件裁判不公,没有一件被投诉或举报。她没有收过当事人一件礼品,没有办过一件人情案。

当我们问起宋鱼水有没有想过转行当律师时,宋鱼水说“一个优秀的律师可能有百万财产,一个合格的法官只能有洁白朴素的生活,我更愿意做一名合格的法官。”

宋鱼水对于荣誉看得很淡,她总是强调自己是个普通人,她说她想让自己能够带给普通人希望,让每个人都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看着她平静的笑容,细心体会她朴实的话语,我眼前的宋法官更加可亲可敬,更像一位落入凡间的正义天使。     结束采访那天,我特意来到了宋鱼水的办公室。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我发现了她获得全国十佳法官荣誉称号的奖杯--一个金色的法槌。金色的法槌在正午的阳光下熠熠闪光。(上海监察)

 

 

 

 

 

 

[ 打印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