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记者在永安市立医院见到老江时,身体虚弱的他正在输液。“他患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去年底至今已住院3次了。”老江的老伴罗德秀告诉记者,老江不抽烟、不喝酒、不买新衣,这次为了省钱,特地从另一所医院转过来,而帮助他人,老江却从不吝啬。从1994年至今,除了基本生活,他把省下的钱5万余元都用来做好事。
老江叫江昌镜,今年70岁,退休前是永安纺织总厂的工人。2006年3月,他被任命为燕西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这背后,是他十多年如一日,捐资助学,救助贫困,帮助邻里,不求名利,总是以“一个党员”的名义默默奉献自己的故事。
“共产党员就是爱的土壤”
这是发生在永安大街小巷的一个个真实故事。
2005年8月的最后一天,江昌镜出现在南塔社区贫困户赵永生的家里,说要替“一个党员朋友”向赵永生捐款800元,帮助他女儿完成大学梦。
当赵永生询问那位“朋友”的姓名时,江昌镜怎么也不肯留下“党员朋友”的名字。他说,“‘朋友’是一个共产党员,扶贫济困是他应该做的一点小事……”
“党员朋友”并非偶然出现。2006年8月底,大溪社区学生郑振华收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录取通知书。可母亲残疾多年,父亲下岗失业,家里一贫如洗,郑振华决定辍学打工。这时,又是江昌镜以“一个党员朋友”的名义送去了300元,鼓励他一定要立志成才,并劝导郑振华父母发动亲朋好友筹集学费,渡过难关。 同年9月中旬的一天,江昌镜又以“一个党员朋友”的名义,为考上龙岩卫校的大溪社区学生吴美香送去了600元,让吴美香如期踏进了校园。
还有,给西门小学捐资,先后帮助70多名困难家庭子女重返校园;每年给大溪社区捐款600元,参与“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活动等等,都是以“一个党员朋友”的名义。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江昌镜就是这个“党员朋友”。
江昌镜1958年应征入伍,1962年入党,退伍后曾先后在多个企业工作。在部队7年期间,得过13项荣誉,其中3次三等功、2次“五好战士”。1994年11月退休,退休后又积极投入社区工作,担任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社区党支部宣传委员、计生协会会长等只干活不拿钱的“编外领导”职务。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发挥余热为社区、为居民做点奉献,这是我应该做的。”江昌镜言语朴实,“是党培养了我,我就应该是一块奉献爱心的土壤。”
退休14年来,江昌镜每月都要从微薄的退休金(不到千元)里,拿出一半或捐助给困难居民,或为居民做事,自己却不吸烟、不喝酒、少吃肉,十多年来舍不得给自己买一件新衣服,甚至连女儿给的一点零花钱,都捐出去。捐款总额达5万余元。
“我是孩子的校外辅导员”
江昌镜所在的大溪社区,居住着近百户外来打工者,这些来自四川、江西等地的临时“居民”,多数携妻带子一起进城务工。由于缺少管教,不少孩子都学坏了。特别是周末和寒暑假,孩子们大都放任自流。为此,江昌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想为这些“居民”干点事。
于是,从2002年6月开始,江昌镜和老伴罗德秀便四处奔波,调查摸底,筹划家庭“辅导”工作。“辅导班”就设在自家的楼院里,没有课桌椅,他到居委会“要”了5张桌子,又到旧货市场买了2张桌子、20张椅子;没有英语老师,花1150元买来一台英语同步学习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黑板、笔、纸等教具一一添置俱全。
一听说江昌镜家里免费开办周末及寒暑假学生“辅导班”,附近的居民乐开了花,开班就来了12人。随后,来参加辅导的学生络绎不绝,最多时达到26人。
“辅导班”每逢周末都开办,罗德秀是退休的小学高级教师,主要上语文、数学;老江负责讲故事、教书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辅导班”除了义务为孩子辅导功课外,主要任务是与学校、街道关工委对接“老少三牵手”,教育孩子如何学会“做人”。
一位名叫江洪(化名)的学生,来自清流县,父亲踩三轮车送货、载客,母亲从事家政服务。2004年7月的一天,江洪在与母亲吵闹时,把邻居家的一块窗户玻璃砸碎了。作为“辅导班”老师,江昌镜不动声色,悄悄买回一块相同尺寸的玻璃,并亲手安装好。事后,老江又主动亲近孩子,上门家访,与孩子交心,教孩子如何学会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并在学习上多加鼓励。江洪成绩终于慢慢上去了,也少与父母争吵了。
可是,他又染上了另一个坏毛病:刚开始,他到永安某超市,用小铁线“挖”柜子里一元一元的硬币,后来,发展到多个超市“挖”钱。
2005年12月的一天,当他又在柜子里“挖”钱时,当场被超市保安人员抓住。老江闻讯后,赶到超市把江洪“取保”出来,并向保安人员保证:“我是孩子的校外辅导员,有义务、有责任教育他,请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
如今,经过老江多年的“调教”,江洪不仅学会了感恩,还成了永安三中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为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近年来,江昌镜不仅投入3000多元在家办班辅导孩子,而且还捐给西门小学7000多元,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重返校园;为吉山、大炼、下渡等学校送去了4台价值1150元的英语同步学习机。同时,每年还自掏腰包组织学生开展扫烈士墓、参观文庙、教唱革命歌曲等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法制、交通安全规则、文明礼仪等爱国主义和公民道德教育。
“一个电话,我还会来帮助你”
“几年来,我家水龙头一有问题,都是老江来帮忙修。”邻居罗柏忠老人言辞中带有几分感激,他说自己也记不清老江帮忙了多少次。
老江在工厂时,曾做过车工、钳工。为了服务居民,他自己花了几百元,买了一套自来水维修专用工具,只要居民一发现有“水情”,他总是有求必到。
2007年9月,大溪社区居民张孝行家的水管老化,突然破裂,水流成河。当时,自来水公司派不出人员及时赶去修理,老江见状后,扛着工具,带着自己事先备好的接头、水管,立即从水沟里爬进去修好。张孝行要给他补贴,他不仅没要补贴,就连买接头、水管的钱都不肯要一分。
由于江昌镜经常主动上门为居民修水管、龙头、开关等,大家慢慢习以为常,现在居民们把他当成了修水管的“义务工”,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态度好,技术高,还不要钱,居民们高兴地说:“以前不相信有活雷锋,老江就是我们社区里的活雷锋,有困难就找老江!”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只要还有力气,我会继续干下去。”老江是个倔老头,只要他认准的事就一定得干下去,比如帮助五保户修理门口的山洪桥、清理地沟,为居委会义务修理和安装办公楼照明灯、电表、水表,修理卫生间水管和换水龙头;帮助下岗职工办理再就业优惠证、营业执照,为社区老人办理公共汽车免费乘车证等等。
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能折射出人间美德的光辉。这位乐于捐资、热心相助的爱心老人,先后获评三明市“十佳文明市民”、三明市优秀校外辅导员等。(福建日报 项裕兴 童长福 蔡学琼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