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秋天,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李晓媛,接到组织的调令,风尘仆仆地来到吴堡县纪委走马上任。当时,等待她这个新任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的是,近十年积压的48个尚未结案的案件。
“纪委不办案,在众人面前咋挺得起腰!老百姓养活我们有啥用?”在办案动员会上,李晓媛用起了激将法,把48个积案分解到每个人头,并严肃提出“办不了案子,就腾位子”的要求。
办案的序幕刚拉开,就有人说情。李晓媛柔中带刚地说:“如果办案子只会抹稀泥,不敢动‘刀子’,我就不配当纪委书记!”在她的感染下,同志们振作精神,各负其责,证据不足,想方设法重新调查补证;定性拿不准,不辞辛苦到省、市纪委请教办案专家;为了核实一个细节,经常翻山越岭找当事人核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仅半年时间,县纪委积压了近十年的48个积案全部查结。
2007年6月8日,绥德县一民间剧团到吴堡县郭家沟小塔则村唱戏时,途中不慎翻车造成多人受伤。对演出批文把关不严、车辆超载管制不力等相关领导追究责任时,说情的,许愿的,恐吓的各种角色竞相找上门来。李晓媛硬是顶着各方面的压力,主持召开纪委常委会,分别给予11人党纪政纪处分,其中科级干部就占五人,创造了县纪委有史以来处理人数最多的一起案例。此后不久,李晓媛又果断查清了某村党支部原书记张得发任支部书记期间贪污1、5万元的事实,使其受到开除党籍和判二缓三的司法处理。
几件事情办下来,老百姓送了李晓媛一个“铁纪检”的美誉。
为了对党员干部进行有效监督,李晓媛主持起草了《全县重要工作、重大项目督察督办实施意见》,大胆提出将原有的纠风办、效能办、投资环境“110”、县委督察办和县政府督察办 ,整合成“五合一”的综合督察督办室,作为县委的常设临时机构,挂靠到县纪委。一年来,综合督察督办室在李晓媛的具体负责下,先后对全县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县乡换届、责任书落实情况等40项工作进行了督察督办,完成中、省、市、县领导批办督察任务13件;编发《督察专报》22期,提合理化建议51条,安排县有线电视台播出《督察督办动态》80多期,协调60多个单位的负责人在电视上向公众郑重承诺;对违法的2名党员干部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7名党员干部进行了警示训诫,对2个单位全体人员进行了警示谈话。有效地解决了“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的问题,保证了党委政府的政令畅通和机关工作的高速运转。
开展工作雷厉风行,对待同志和风细雨。监察局丁副局长有高血压,李晓媛得知后,把家里人为自己准备的体检卡递给丁副局长说:“快去检查!”丁副局长拿着那张体检卡,把肝功、血糖、血压等一一作了检查,查出了几种疾病。李晓媛劝他说,以后工作慢慢干 ,千万别累着了。这位陕北汉子泪花闪闪地说:“你这样关心我这个快退休的病老汉,我就是累死在岗位上,也毫无怨言。”一个常委的妻子因病住院,李晓媛闻讯后,立即打电话询问他有啥困难需要帮助,然后又发动大家开展献爱心捐助活动,她带头捐了500元,大家也纷纷解囊,一共捐了5000多元。事后,她又到县委给那位常委申请到15000元特殊补助,解了他给妻子看病的燃眉之急。扳指头算,李晓媛到县纪委工作才两年多,但提起她关心疼爱干部职工的好事却是一串串。
李晓媛常对大家说:“纪检干部是现代‘包公’,既要干事,还要干净,老百姓才认你的谱。”一次办案,李晓媛依据事实帮助一位同志排除了经济问题,安排了职务。一天,该同志到纪委向李晓媛表达谢意,临走放下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李小媛一看就知道里边装的是钱,立马阴沉着脸说:“你把我小看了。请你把钱拿走!”该同志连连说:“李书记是个难得的好书记!”
李晓媛的女儿在西安上高中,全靠姑母照顾。自从当了吴堡县纪委书记,她的心全都扑在工作上,从没有看过一次女儿。临近高考的一个晚上,女儿打电话向她哭诉:“人家的妈妈都来看望女子,却看不到你的身影,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你亲生的!”李晓媛在电话这头伤心地哭出了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李晓媛的带领下,2007年,吴堡县纪委一举跃入全榆林市纪检系统先进行列,11项工作从市纪委领回了奖牌、9名个人获得市纪委表彰奖励,一人受到省委办公厅通报表彰。 (陕西日报通讯员 纪大海 陕西日报记者 冯晓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