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秦风网 搜索:
WAP手机西岳清风网
纪检干部的楷模——干部群众眼里的钟世才
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29 08:38

走过钟世才与他的同事们曾经连续30个夜晚为调查一个经济案件跋涉的这一条条乡道,手扶拖拉机碾起的一道道印辙,把本来就不平坦的小路堰起了一个连一个大小不一的水洼,白天走尚且要“跳舞”,何况是在只有用手电照明的黑夜……

  说起发生在回龙镇某村被群众围攻且扬言要把钟世才打翻在地,而钟世才却始终一遍又一遍向群众解释政策法规的那个难忘的细节,钟山县纪委干部罗美凤的眼角闪烁着泪花。“钟主任就是一个钢铁汉,第一次从广西肿瘤医院化疗回来,说话尚且喘气,他就要求参与对一个被双规干部的值班。一句完整的话不能连贯,他就一个字一个字与这个干部交锋,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我们一日两餐吃快餐,他有病不能吃快餐,就叫妻子煮粥一日两餐送过来。看到他撑着瘦弱的身躯日复一日与我们一同奋战,我们的心不知有多难受。”钟山县监察局副局长刘庆有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了下来。

  这黑夜里走村串户的钟世才,这面对围攻柔情傲骨的钟世才,这拖着病体忘我工作的钟世才,他的同事们说起他的点点滴滴,如数家珍,如同己荣。

  龚胜远,原钟山县回龙镇纪检书记。在他任回龙镇纪检书记的2001至2005年,是回龙镇镇、村干部、学校老师发生违纪案件较多的一个时期。新上任的龚胜远因业务生疏人员缺乏而感到力不从心。在处理力争村委原党支部书记杨某挪用集体公款一案时,鏖战几夜久攻不克,他心焦了。半夜12点,他打电话向钟世才请教,请求钟主任明天下来指导。龚胜远挂上电话一个多小时,钟世才打着雨伞出现在龚胜远的面前。娴熟的谈话技巧,倒背如流的法律知识,仁至义尽的情感交流。瞪大双眼的杨某在身材矮小语气斯文的钟世才面前逐渐缓和下来,当即承认了挪用集体公款的违纪事实,表示服从组织的处分并写下了限期还款的书面保证。在纪委依法对杨某进行了组织处分后,钟世才放心不下已经被免职的杨某,三次会同龚胜远到杨某家,为他联系解决到广东打工的事宜。这之后,受到组织处分的杨某不仅不把钟世才龚胜远这些纪检干部当成仇人,反而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他也信守着自己的诺言,通过到外地打工把挪用的公款一分分还上。

  2004年,钟山县纪委接到回龙群众有关桂梧高速公路虚报征地数量的举报。这是关系到国家项目建设,关系到群众利益的经济案件。作为信访室的主任,钟世才又一次披挂上阵。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案件的数目巨大,牵涉到的人员复杂。为了给党和人民一个交代,钟世才和与他一起办案的同志选择了迎难而上。

  这一案件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取证困难,而困难中的困难就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群众。农村的群众白天基本不在家。要提取证据,就必须选择在晚上进行,这就决定了查处此案非要熬夜不可。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对熬夜也许容易恢复,而对于已经身患癌症的钟世才来说就是一种生命的折磨了(当时他没有意识到自己颈肿瘤在恶化)。在这难忘的一个多月时间里,钟世才与他的同事们白天找有关干部谈话,分析案情,晚上就东村走西村串。群众理解的,就招呼你进屋,群众不理解的,给你白眼,轰你出门。

  像这样的披星戴月,像这样的倍受委屈,在钟世才19年的纪检生涯中,就如同我们每天上班下班一样的平常。

  在记者采访龚胜远时,龚胜远非常内疚地对记者说:“那时候钟主任忙得像个陀螺,我们也偶尔发现钟主任的脸色不对,经常有一些痛苦的表情,我们劝他不要长时间熬夜,给我们出些点子就行了,可钟主任就是放心不下案件,放心不下工作,他的身体到了现在这个严重程度,十有八九是那时候因日夜奔波,长期熬夜造成的。”说到这里,龚胜远用一双大手捂住自己的眼睛。

  “钟主任淡泊名利,如一头老黄牛,只知奉献,不问回报。”钟山县纪委副书记邓杰这样评价钟世才。991年,钟世才从平桂矿务局的一个下属单位调进钟山县纪委,任过纪委多个部门的副主任、主任,当过纪委常委,是一位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纪检干部。在他患病后的2006年,他从纪委常委的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没有任何职务光环的他心静如水。他第一次从广西肿瘤医院化疗回来后身体非常的虚弱,领导给他的任务是在家养好身体。但从快节奏的工作岗位走过来的他怎么也耐不住“寂寞”。每天上班后,同志们总发现办公室的桌子被擦得干干净净,茶几上的杯子摆放得整整齐齐。早一些上班的同志经常看到他在忙完了这些“琐事”后坐在他自己的椅子上喘气。领导心疼他叫他不要再做这些工作,他却慢条斯理地说,我上不了一线,在办公室为同志们做一些后勤工作是应该的。

  “从昨天的领导变为今天的‘清洁工’,不是谁都能做到,而钟世才不仅做到了,还认为是应该的,这需要多么宽广的胸怀和淡泊名利的心态。”邓杰这样感叹。

  19年,钟世才用行行脚印,用满腔的热血,用燃烧的激情,与他的同事们一道为钟山县书写《全区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全区办案先进单位》而奉献了19个春秋,生命的音符,在舒缓悠扬的旋律中是这样动人心魄,荡气回肠……(贺州日报 黄世中)

  

 

 

 

 

 

 

 

 

[ 打印 || 关闭 ]